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转基因作物基因漂移对近缘物种带来潜在的威胁 | 第11-12页 |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2-15页 |
·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问题 | 第15-16页 |
·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6-22页 |
·传统平板培养法 | 第16-17页 |
·生物标志物法 | 第17页 |
·Biolog 微平板法 | 第17-18页 |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8-22页 |
·转 Bt 基因作物 Bt 毒蛋白表达规律研究 | 第22-24页 |
·转 Bt 基因作物 Bt 毒蛋白在植株体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 | 第22-23页 |
·转 Bt 基因作物中 Bt 毒蛋白的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转 Bt 基因玉米对叶面微生物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的影响 | 第25-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叶面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计数 | 第26-27页 |
·叶面细菌生理群的多样性 | 第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田间自然条件下玉米叶围三大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 第27-28页 |
·田间自然条件下玉米叶围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变化 | 第28-30页 |
·转 Bt 基因玉米叶际细菌功能类群的多样性特征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转 Bt 基因玉米生育期叶面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 第34-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7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叶面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的动态变化 | 第37-38页 |
·叶面微生物群落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特征 | 第38-39页 |
·玉米叶面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析 | 第39-40页 |
·叶面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主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转 Bt 基因玉米粉碎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 第45-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45-46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不同粉碎叶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分析 | 第46-47页 |
·不同粉碎叶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各类碳源的利用情况 | 第47-48页 |
·不同粉碎叶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48页 |
·不同粉碎叶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主成分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转 Bt 玉米 Bt 蛋白表达规律研究 | 第52-5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主要仪器 | 第52-53页 |
·试验设计 | 第53页 |
·Bt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转 Bt 基因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 Bt 蛋白含量比较 | 第54-56页 |
·Bt 蛋白表达量与叶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