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一、导言 | 第11-15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二) 整体框架 | 第12-13页 |
(三) 主要观点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相关概念理论辨析 | 第15-21页 |
(一) 公允 | 第15-17页 |
(二) 公平交易 | 第17页 |
(三) 公允价值 | 第17-19页 |
(四) 计量属性 | 第19-21页 |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视角 | 第21-30页 |
(一) 全面收益观 | 第21-23页 |
(二) 决策有用计量观 | 第23-24页 |
(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第24-25页 |
(四) 财务报表逻辑关系 | 第25-27页 |
(五) 历史成本的局限性 | 第27-28页 |
(六) 衍生金融工具出现 | 第28-30页 |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运用 | 第30-44页 |
(一) 公允价值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二) 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 第32-36页 |
(三) 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 | 第36-39页 |
(四) 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运用 | 第39-44页 |
五、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 第44-49页 |
(一)公允价值定义的理论缺陷 | 第44-46页 |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 第46-47页 |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验证性 | 第47-49页 |
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对策 | 第49-55页 |
(一)立足其确认和运用的范围,重新审视公允价值的含义 | 第49-50页 |
(二)针对不同的计量项目性质,选择行之有效的计量技术 | 第50-52页 |
(三)建立严密有效的程序规范,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 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