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1、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3、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新时期国内与广东的广播电视改革发展情况对比 | 第14-30页 |
·新时期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概览 | 第14-24页 |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四级办台,一心求规模 | 第15-16页 |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末期——市场开放,多元化发展 | 第16-19页 |
·2000年至2004年——传媒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 | 第19-22页 |
·2005年至今——亮点众多但问题仍在 | 第22-24页 |
·广东广播电视体制变革的情况概述和特征 | 第24-30页 |
·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省广播电视格局 | 第24-25页 |
·在建设“文化大省”背景下的岭南文化 | 第25-27页 |
·广东省广电改革的基本走向 | 第27-29页 |
·广东广播电视改革的特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聚焦“南方模式” | 第30-45页 |
·集团化改革的起因 | 第30-33页 |
·外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 第30-31页 |
·内在体制问题重重 | 第31-32页 |
·响应中央政策要求 | 第32-33页 |
·集团化改革的进程 | 第33-35页 |
·集团化改革的启动——从网台分离开始 | 第33-34页 |
·体制改革的举措——管办分离、宣传与经营分离 | 第34页 |
·改革由外转内——频道制 | 第34-35页 |
·集团化改革的成效与策略 | 第35-40页 |
·成效:收视率和总收入 | 第35-37页 |
·策略之一:打造本土品牌的营销手段 | 第37-39页 |
·策略之二:“走出去” | 第39-40页 |
·总结“南方模式” | 第40-45页 |
·“南方模式”的特征 | 第40-43页 |
·“南方模式”的不足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广东省“地方实力派”的变革模式分析 | 第45-53页 |
·广州——以广州电视台为例 | 第45-49页 |
·基本情况概述 | 第46-47页 |
·广州电视台的改革 | 第47-48页 |
·评点广州“地方实力派” | 第48-49页 |
·佛山 | 第49-52页 |
·“大佛山”思路 | 第49-50页 |
·平面媒体成为集团化先行者 | 第50页 |
·跨媒介的集团化 | 第50-51页 |
·评点佛山广电改革 | 第51-52页 |
·“地方实力派”与“南方模式”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湖南与浙江的广播电视变革模式分析 | 第53-65页 |
·“电视湘军”的崛起 | 第53-58页 |
·一波三折的改革历程 | 第53-55页 |
·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 | 第55-56页 |
·娱乐为主的品牌架构 | 第56-57页 |
·湖南模式的特征 | 第57-58页 |
·浙江广电—“浙商”之道 | 第58-62页 |
·集团化:先做强,再做大 | 第58-60页 |
·和民营资本联姻 | 第60页 |
·守住本土,竞争国外 | 第60-61页 |
·浙江广电改革模式总结 | 第61-62页 |
·湖南、浙江集团化改革对“南方模式”的启示 | 第62-65页 |
·通过资本运作推进产业化进程 | 第62-63页 |
·面向全国市场的节目制作方向 | 第63页 |
·大大降低成本的节目营销策略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对广东省广播电视改革的补充建议 | 第65-73页 |
·改革前进旋律中的杂音 | 第65-68页 |
·合作共进成了“窝里斗” | 第65-66页 |
·人力资源管理成了“人情”资源管理 | 第66-68页 |
·几点思考 | 第68-73页 |
·广东广播电视改革的动力来源 | 第68页 |
·正确看待外资的进入 | 第68-70页 |
·把人力管理交给市场 | 第70-71页 |
·“走出去”让自身更强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4页 |
注释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