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39页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21页 |
·胚芽鞘培养的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材料处理与培养方法 | 第17页 |
·培养条件 | 第17页 |
·观测与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小麦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 | 第18-20页 |
·材料处理、培养以及统计方法 | 第18页 |
·小麦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18-20页 |
·小麦离体种胚培养体系建立的方法 | 第20-21页 |
·材料的灭菌处理及接种方法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培养条件 | 第20页 |
·结果观测与统计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设计 | 第21-39页 |
·胚芽鞘培养的实验设计 | 第21-23页 |
·不同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化的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不同PEG浓度处理各品种胚芽鞘及解除胁迫后根长、芽长变化实验设计 | 第22页 |
·20%PEG处理各个品种到第5d的实验设计 | 第22页 |
·7个品种用20%PEG处理到第5d的聚类分析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小麦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的实验设计 | 第23页 |
·小麦离体种胚培养体系建立的实验设计 | 第23-39页 |
·小麦离体种胚培养体系灭菌处理的实验设计 | 第23-27页 |
·种胚接种放置方式筛选的实验设计 | 第27页 |
·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实验设计 | 第27-33页 |
·愈龄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分化培养基筛选的实验设计 | 第34-36页 |
·苗增殖培养基中BA、MET浓度筛选的实验设计 | 第36页 |
·生根培养基中NAA和IBA浓度筛选的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附加PEG干旱胁迫剂对培养效果影响的实验设计 | 第37-39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87页 |
·胚芽鞘培养的实验结果 | 第39-45页 |
·不同PEG处理浓度对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浓度PEG处理各品种胚芽鞘生长的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各品种胚芽鞘长度统计的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各品种胚芽鞘生长曲线的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不同PEG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处理胚芽鞘的多重比较结果 | 第42-43页 |
·解除胁迫后不同PEG浓度处理各品种根长、芽长的结果与分析 | 第43页 |
·20%PEG处理的各品种几个指标的相对比值 | 第43-44页 |
·7个品种20%PEG处理第5d的聚类分析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7个品种20%PEG处理第5d的聚类分析数据 | 第44-45页 |
·7个品种第5d用20%PEG处理的聚类分析结果 | 第45页 |
·小麦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的实验结果 | 第45-50页 |
·小麦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的结果 | 第45-49页 |
·水分指标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叶绿素荧光强度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光合作用强度及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几种生化指标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聚类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离体种胚培养体系建立的实验结果 | 第50-87页 |
·冬小麦离体种胚灭菌处理筛选的实验结果 | 第50-54页 |
·品种6初步灭菌处理的结果与分析 | 第50页 |
·二次灭菌处理的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多菌灵灭菌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3页 |
·利福平灭菌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种胚接种放置方式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实验结果 | 第55-68页 |
·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愈伤组织诱导时激素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诱导培养基添加氨基酸附加物的实验结果 | 第62-67页 |
·诱导培养基碳源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67-68页 |
·愈龄实验的结果 | 第68-71页 |
·不同诱导时间的愈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愈伤组织不同继代次数的愈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1页 |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筛选的实验结果 | 第71-78页 |
·分化基本培养基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 第71-72页 |
·分化培养基激素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 第72-78页 |
·苗增殖培养基筛选的实验结果 | 第78-79页 |
·苗增殖培养基中BA浓度的筛选结果 | 第78页 |
·苗增殖培养基中MET浓度的筛选结果 | 第78-79页 |
·生根培养基中激素浓度筛选的实验结果 | 第79-83页 |
·生根培养基中NAA浓度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 第79-81页 |
·生根培养基中IBA浓度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 第81-83页 |
·附加PEG干旱胁迫剂对种胚培养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83-87页 |
·从愈伤组织诱导开始附加干旱胁迫剂的结果与分析 | 第83-84页 |
·从分化开始附加干旱胁迫剂的结果与分析 | 第84-87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87-94页 |
·胚芽鞘培养的实验结果讨论 | 第87-88页 |
·小麦苗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讨论 | 第88-89页 |
·种胚灭菌结果的讨论 | 第89-90页 |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结果与讨论 | 第90-91页 |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影响因素 | 第91页 |
·培养基中添加干旱胁迫剂对培养效果的影响及原因 | 第91-92页 |
·苗增殖、生根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92-93页 |
·建立比较完善的小麦种胚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 第93页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附录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