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学--牟宗三与康德之间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6页 |
| 引言 | 第16-28页 |
| 第1章 牟宗三与康德 | 第28-46页 |
| ·生平与性格 | 第28-36页 |
| ·相似的人生 | 第28-32页 |
| ·迥异的性格 | 第32-36页 |
| ·学思的相关性 | 第36-46页 |
| ·跨时空的相契 | 第36-39页 |
| ·钻研康德哲学的艰难历程 | 第39-42页 |
| ·超越康德的尝试 | 第42-46页 |
| 第2章 物自身:事实概念还是价值概念 | 第46-66页 |
| ·现象与物自身 | 第47-56页 |
| ·现象与物自身的划分 | 第47-51页 |
| ·物自身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 | 第51-54页 |
| ·物自身与人自身 | 第54-56页 |
| ·物自身的价值意味 | 第56-66页 |
| ·从反面证成物自身的价值意味 | 第57-60页 |
| ·从正面厘清物自身的内涵 | 第60-66页 |
| 第3章 自由意志:假设还是呈现 | 第66-85页 |
| ·康德对自由意志的界说 | 第66-72页 |
| ·超越的自由是自由之真义 | 第66-67页 |
| ·自由意志的确立源于人的两重性 | 第67-68页 |
| ·自由意志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 | 第68-70页 |
| ·自由意志的不可知受制于人认识形式的有限性 | 第70-71页 |
| ·自由意志的实现有赖于其他预设 | 第71-72页 |
| ·牟宗三对自由意志的改造 | 第72-85页 |
| ·对自由意志的能动性改造 | 第73-78页 |
| ·对自由意志的超越性改造 | 第78-82页 |
| ·牟宗三改造康德的自由意志的意义 | 第82-85页 |
| 第4章 智的直觉:上帝的专利还是人的潜能 | 第85-108页 |
| ·智的直觉:上帝的专利还是人的潜能 | 第85-87页 |
| ·牟宗三对智的直觉的界定 | 第87-90页 |
| ·智的直觉的地位 | 第87-88页 |
| ·智的直觉的含义 | 第88-89页 |
| ·智的直觉是创造原则不是认知原则 | 第89-90页 |
| ·牟宗三对智的直觉的证成 | 第90-108页 |
| ·道家的智的直觉 | 第90-94页 |
| ·佛家的智的直觉 | 第94-97页 |
| ·儒家的智的直觉 | 第97-105页 |
| ·智的直觉的逻辑证成 | 第105-108页 |
| 第5章 人的有限与无限 | 第108-125页 |
| ·两种传统中的有限与无限 | 第108-113页 |
| ·西方传统下有限与无限的对立 | 第108-111页 |
| ·中国传统下有限与无限的贯通 | 第111-113页 |
| ·人之无限性 | 第113-125页 |
| ·牟宗三对人之无限性的论证 | 第113-117页 |
| ·复性—通往无限之途 | 第117-125页 |
| 第6章 道德底形而上学与道德的形而上学 | 第125-151页 |
| ·道德形而上学概念的澄清 | 第125-130页 |
| ·道德底形而上学与道德的形而上学之简别 | 第125-126页 |
| ·康德成就道德底形而上学 | 第126-128页 |
| ·牟宗三成就道德的形而上学 | 第128-130页 |
| ·一心开二门:两层存有论的架构 | 第130-138页 |
| ·真正的道德形上学应包含两层存有论 | 第130-132页 |
| ·一心开二门的公共模型 | 第132-138页 |
| ·良知坎陷说:连接两层存有的桥梁 | 第138-151页 |
| ·良知坎陷说的理论渊源 | 第139-145页 |
| ·良知坎陷说之中介作用的实现 | 第145-151页 |
| 第7章 信仰与境界:圆善的实现 | 第151-167页 |
| ·至善与圆善—人类理性的终极企盼 | 第151-154页 |
| ·纯德—圆善的第一要素 | 第154-157页 |
| ·幸福在圆善中的涵义 | 第157-161页 |
| ·德福一致的实现 | 第161-167页 |
| 第8章 中西哲学交融与碰撞的精彩 | 第167-185页 |
| ·人是目的—牟宗三与康德的深层共识 | 第167-172页 |
| ·简评牟宗三对中西哲学的融合 | 第172-185页 |
| ·康德哲学的儒学化 | 第173-176页 |
| ·儒学言说方式的转进 | 第176-177页 |
| ·儒学中心主义的立场 | 第177-180页 |
| ·与现实世界的疏离 | 第180-185页 |
| 致谢 | 第185-1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6-1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7-199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199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99-200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200-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