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之一——中国宪政的道路模式选择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第2章 村民自治的宪政意义 | 第16-23页 |
·宪政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 第17-20页 |
·村民自治:中国基层民主宪政的演进道路 | 第20-23页 |
第3章 村民自治的宪政分析:从法治维度 | 第23-33页 |
·村民自治内涵的法学分析 | 第23-26页 |
·制度层面的含义 | 第23-25页 |
·行为层面的含义 | 第25-26页 |
·村民自治外延的法学分析 | 第26-28页 |
·村民自治与行业自治、组织自治的不同 | 第27页 |
·村民自治与地区政权自治不同 | 第27页 |
·村民自治与居民自治不同 | 第27-28页 |
·中国村民自治与法治的发展 | 第28-30页 |
·国家法治是社会自治力量增强的催化剂 | 第28页 |
·自治社会存在是法治社会形成的依赖因素 | 第28-29页 |
·行政法治促使农村地区形成宏观调控与社会自治相交融的机制 | 第29-30页 |
·村民自治:社会转型期乡土社会法治的社会基础 | 第30-32页 |
·中国社会转型期乡土社会结构的现实 | 第30-31页 |
·村民自治是实现乡村社会法治的社会基础 | 第31-32页 |
·村民自治推进法治的进步 | 第32-33页 |
第4章 村民自治的宪政分析:从民主维度 | 第33-44页 |
·宪政的基本要素 | 第33-35页 |
·村民自治与民主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两种民主的差异:村民自治与宪政的比较思考 | 第36-37页 |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民主制度的创新 | 第37-41页 |
·村民自治与复合民主制的构造 | 第37-38页 |
·村民自治促进程序性民主和代表制民主建设 | 第38-41页 |
·宪政治理与村民参与 | 第41-44页 |
第5章 村民自治权是社会权力:从新宪政论维度 | 第44-55页 |
·冲突和调控:村民自治中的权力与权利 | 第44-50页 |
·村民自治中的主要权力与权利主体 | 第44-46页 |
·村民自治中权力与权利主体间的冲突及其实质 | 第46-50页 |
·新宪政论背景及其观点 | 第50-52页 |
·十分重视公民的作用 | 第51页 |
·更试图构建一个受约束的有效政府 | 第51-52页 |
·村民自治权是社会权力——一种新的宪政论 | 第52-55页 |
·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 | 第52页 |
·村民自治权性质:社会权力 | 第52-55页 |
第6章 村民自治的宪政出路破解:规范和调整行政权 | 第55-66页 |
·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不可替代性 | 第56-58页 |
·调整行政权运作范围,转变运作方式 | 第58-66页 |
·村民自治权与基层行政权的界定 | 第59-61页 |
·转变运行方式 | 第61-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