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湿地芦苇种群生物量形成过程与形态变异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2页 |
| ·湿地生物量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湿地芦苇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3-28页 |
| ·研究样地的环境特征 | 第13页 |
| ·芦苇生物量生长过程分析 | 第13-19页 |
| ·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 第13-14页 |
| ·茎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 第14页 |
| ·叶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 第14页 |
| ·叶鞘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 第14页 |
| ·穗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 第14-15页 |
| ·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组成结构百分比 | 第15-16页 |
| ·芦苇种群生物量垂直结构 | 第16-19页 |
| ·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相关分析 | 第19页 |
| ·芦苇种群高度生长过程 | 第19-22页 |
| ·芦苇种群高度生长动态 | 第19-20页 |
| ·芦苇种群植株高度生长速率 | 第20-21页 |
| ·不同样地芦苇种群高度的空间变化 | 第21-22页 |
| ·芦苇种群株高生长与生物量关系 | 第22页 |
| ·形态变异研究 | 第22-28页 |
| ·芦苇形态指标的平均值 | 第22-23页 |
| ·样地内芦苇种群形态变异度—变异系数 | 第23-24页 |
| ·样地间种群间形态变异度 | 第24-26页 |
| ·芦苇种群高度的可塑性 | 第26-28页 |
| 4 结论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