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卫星热控制系统的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 ·卫星热控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热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热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热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TXZ 微小卫星的热控制系统设计 | 第21-37页 |
| ·卫星热控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第21页 |
| ·卫星热设计的基本依据 | 第21-22页 |
| ·TXZ 微小卫星热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2页 |
| ·TXZ 微小卫星热设计的主要依据 | 第22-25页 |
| ·卫星的飞行任务 | 第22页 |
| ·卫星所处的空间环境 | 第22-23页 |
| ·TXZ 微小卫星的其它参数 | 第23-25页 |
| ·TXZ 微小卫星的轨道外热流计算 | 第25-31页 |
| ·凸表面外热流计算 | 第26-27页 |
| ·凹表面和相互可视表面外热流计算 | 第27-31页 |
| ·TXZ 微小卫星的热设计方案 | 第31-36页 |
| ·散热面设计 | 第31-32页 |
| ·星外仪器设备的热设计 | 第32-33页 |
| ·星内仪器安装板的热设计 | 第33页 |
| ·星内一般设备的热设计 | 第33-34页 |
| ·星内特殊设备的热设计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TXZ 微小卫星的温度场数值仿真 | 第37-55页 |
| ·I-DEAS/TMG 软件介绍 | 第37-40页 |
| ·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 | 第39页 |
| ·组合模型的热耦合方法 | 第39-40页 |
| ·数学模型 | 第40-43页 |
| ·基本假设 | 第40-41页 |
| ·卫星节点热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41-43页 |
| ·TXZ 微小卫星温度场数值仿真 | 第43-52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 ·模型特征设定及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 ·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45-4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 ·热控方案的验证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TXZ 微小卫星热设计的优化及数值仿真 | 第55-70页 |
| ·散热窗口设置的优化 | 第55-63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61页 |
| ·优化前后结果比较 | 第61-63页 |
| ·TXZ 微小卫星主动热控制研究 | 第63-6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3-68页 |
| ·主、被动热控方案温度结果的对比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TXZ 微小卫星热控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70-75页 |
| ·模糊理论简介 | 第70-71页 |
| ·热控方案评价 | 第71-74页 |
| ·模糊评估的步骤 | 第71-72页 |
| ·具体的热控方案评估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 ·对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