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创性说明 | 第1-3页 |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1 绪论 | 第12-29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 第12-14页 |
|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技术 | 第14-26页 |
|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主要反应 | 第14-15页 |
| ·气化器 | 第15-19页 |
| ·焦油转化催化剂 | 第19-22页 |
|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工艺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 ·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 2 生物质快速热解气化特性与机理研究 | 第29-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产品分析 | 第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50页 |
| ·热重分析 | 第33-35页 |
| ·落下床中生物质快速热解实验 | 第35-43页 |
| ·落下床中生物质水蒸汽气化实验 | 第43-48页 |
| ·焦油和半焦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3 焦油转化催化剂的选择与改性 | 第52-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 ·实验装置 | 第52-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 ·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 ·生物质热解气化实验 | 第55-56页 |
| ·生物质催化气化实验 | 第56-58页 |
| ·锻烧预处理对橄榄石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9-66页 |
| ·颗粒密度和比表面积 | 第59页 |
| ·XRF分析 | 第59-60页 |
| ·XRD分析 | 第60-63页 |
| ·SEM/EDX分析 | 第63-64页 |
| ·H_2-TPR | 第64-65页 |
| ·磨耗率测试 | 第65-66页 |
| ·橄榄石催化作用机理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4 ECCMB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工艺与实验装置构建 | 第68-86页 |
| ·ECCMB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工艺 | 第68-70页 |
| ·ECCMB生物质气化制氢系统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分析 | 第70-76页 |
| ·ECCMB生物质气化制氢系统的构建 | 第70页 |
| ·典型方案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分析 | 第70-76页 |
| ·ECCMB气化实验装置 | 第76-78页 |
| ·实验装置的主要设计指标 | 第76页 |
| ·实验装置的结构 | 第76-78页 |
| ·实验装置的冷态调试 | 第78-84页 |
| ·床料在气化器中的停留时间 | 第78-79页 |
| ·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动 | 第79-80页 |
| ·气固快速流态化的特征速度 | 第80-81页 |
| ·提升管操作稳定性 | 第81页 |
| ·提升管压降 | 第81-82页 |
| ·颗粒在提升管内的停留时间 | 第82-83页 |
| ·料封能力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5 ECCMB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实验研究 | 第86-106页 |
|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 ·实验原料 | 第86页 |
| ·实验装置 | 第86页 |
| ·实验方法 | 第86页 |
| ·产品分析 | 第86-87页 |
|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87页 |
| ·数据处理 | 第87-89页 |
| ·产率的计算 | 第87-88页 |
| ·评价气化过程的指标 | 第88-89页 |
| ·热态实验考察 | 第89-91页 |
| ·系统温度的变化 | 第89-90页 |
| ·催化剂在燃烧器中的再生 | 第90-9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100页 |
| ·床料的影响 | 第91-93页 |
| ·原料种类的影响 | 第93-96页 |
| ·反应器温度的影响 | 第96页 |
| ·S/B比的影响 | 第96页 |
| ·C/B比的影响 | 第96-98页 |
| ·床层高度的影响 | 第98-100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00-104页 |
| ·橄榄石的还原氧化行为 | 第101-102页 |
| ·催化剂表面积炭分析 | 第102-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6 以石灰石为CO_2吸收剂的ECCMB生物质气化制氢实验研究 | 第106-123页 |
| ·以CaO为CO_2吸收剂的ECCMB生物质气化制氢工艺 | 第106-107页 |
| ·热力学分析 | 第107-110页 |
| ·CaO和CO_2碳酸盐化反应 | 第107-108页 |
| ·CaO和H_2O水合反应 | 第108-109页 |
| ·C/CaO/H_2O反应体系 | 第109-110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0-111页 |
| ·实验原料 | 第110页 |
| ·实验装置 | 第110页 |
| ·实验方法 | 第110-111页 |
| ·CO_2吸收剂的表征方法 | 第11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8页 |
| ·CaO循环吸收CO_2特性 | 第111-112页 |
| ·以石灰石为CO_2吸收剂的固定床生物质气化实验 | 第112-115页 |
| ·以石灰石为CO_2吸收剂的ECCMB生物质气化实验 | 第115-118页 |
| ·CO_2吸收剂的表怔 | 第118-122页 |
| ·XRD分析 | 第118页 |
| ·SEM/EDX分析 | 第118-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 结论 | 第123-125页 |
| 论文的创新点摘要 | 第125-126页 |
| 进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 附录A 焦油沥青烯红外谱图分析 | 第134-135页 |
| 附录B 橄榄石的SEM/EDX分析 | 第135-137页 |
| 附录C ECCMB生物质气化系统典型方案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 | 第137-141页 |
| 附录D ECCMB生物质气化实验装置现场图 | 第141-142页 |
| 附录F 符号说明 | 第142-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6-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8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