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3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在役压力管道的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11-13页 |
·我国在役压力管道使用现状 | 第11-12页 |
·压力管道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12-13页 |
·国内外压力管道缺陷评定技术 | 第13-19页 |
·失效载荷的工程评定方法 | 第13-14页 |
·断裂力学评定方法 | 第14-17页 |
·用于表面裂纹的J积分评定方法 | 第16-17页 |
·用于穿透裂纹的J积分评定方法 | 第17页 |
·英国R6评定方法(双参数准则) | 第17-18页 |
·美国ASME规范IWB-3640和IWB-3650评定方法 | 第18-19页 |
·断裂力学中的断裂参量 | 第19-28页 |
·应力强度因子K | 第19-24页 |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 第24-26页 |
·J积分 | 第26-28页 |
·J积分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严格的J积计算法 | 第28-29页 |
·J积分围线积分法 | 第29页 |
·J积分虚裂纹扩展法 | 第29页 |
·GE-EPRI的J积分工程估算法 | 第29-32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3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2 含裂纹模型建立方法及计算结果验证 | 第34-51页 |
·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 第34页 |
·有限单元简介 | 第34-37页 |
·含二维穿透裂纹模型建立方法和计算结果验证 | 第37-41页 |
·含二维穿透裂纹平板有限元模型模拟 | 第37-39页 |
·几何模型的描述 | 第37-38页 |
·有限元模型的描述 | 第38-39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选取 | 第39页 |
·应力强度因子K_Ⅰ结果验证 | 第39-41页 |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K因子计算结果比较 | 第41页 |
·含三维表面裂纹圆筒有限元模型模拟 | 第41-49页 |
·含三维轴向内表面长裂纹圆筒有限元模型 | 第41-44页 |
·几何模型的描述 | 第41-42页 |
·有限元模型的描述 | 第42-44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选取 | 第44页 |
·含三维轴向内表面长裂纹圆筒建模方法验证 | 第44-47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及单元密度确定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3 含沿轴向内表面矩形裂纹光滑弯管线弹性计算分析 | 第51-74页 |
·含沿轴向内表面矩形裂纹光滑弯管模型 | 第51-54页 |
·几何模型描述 | 第51-52页 |
·有限元模型描述 | 第52-54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选取 | 第54页 |
·应力强度因子K_Ⅰ和K_Ⅱ求解 | 第54-70页 |
·内压载荷作用下的分析 | 第54-63页 |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 第54-56页 |
·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因素 | 第56-60页 |
·形状因子计算F的计算 | 第60-63页 |
·形状因子F的拟合计算式 | 第63页 |
·纯弯矩载荷作用下的分析 | 第63-70页 |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 第63-64页 |
·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因素 | 第64-67页 |
·一端固定一端加载弯矩与两端加载弯矩结果比较 | 第67-68页 |
·形状因子F的计算 | 第68-69页 |
·形状因子F的拟合计算式 | 第69-70页 |
·联合载荷条件下的分析 | 第70-71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选取 | 第70页 |
·验证联合载荷下应力强度因子的可加性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4页 |
4 含沿轴向内表面矩形裂纹光滑弯管全塑性解 | 第74-94页 |
·引言 | 第74页 |
·EPRI研究概况 | 第74-77页 |
·本文全塑性解h_1处理方法 | 第77-80页 |
·ANSYS中幂硬化指数n的处理 | 第77-79页 |
·全塑性解系数h_1推导 | 第79-80页 |
·全塑性解处理方法的验证 | 第80-82页 |
·含表面裂纹光滑弯管在内压和弯矩联合作用下全塑性解 | 第82-92页 |
·弹塑性分析的单元选取 | 第82-83页 |
·全塑性解系数h_1求解过程 | 第83-84页 |
·全塑性解系数h_1结果 | 第84-86页 |
·内压作用下的全塑性解 | 第84页 |
·内压、弯矩联合作用下的全塑性解 | 第84-86页 |
·全塑性系数h_1数据库 | 第86-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4-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00-102页 |
附录A | 第102-109页 |
A.1 裂纹模型前/后处理中用到的宏程序 | 第102-109页 |
附录B | 第109-125页 |
B.1 含三维轴向表面长裂纹圆筒有限元模型宏程序 | 第109-120页 |
B.2 含沿轴向内表面矩形裂纹光滑弯管模型宏程序 | 第120-12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