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第一节 中国近代宗教观的一般回顾第13-18页
  一 何为宗教观第13-14页
  二 中国近代宗教观的一般回顾第14-18页
 第二节 早期现代新儒家宗教观的一般特点第18-24页
第二章 以道德代宗教—论梁漱溟的宗教观第24-42页
 第一节 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的基本特点第24-26页
 第二节 宗教:佛学的视角第26-32页
  一 以佛教释宗教第26-30页
  二 反对佛教为现世所用第30-32页
 第三节 宗教:儒学的视角第32-38页
  一 以道德代宗教第32-36页
  二 以美育代宗教第36-38页
 第四节 总结与评价第38-42页
第三章 以哲学代宗教—论冯友兰的宗教观第42-65页
 第一节 冯友兰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第42-45页
 第二节 冯友兰的鬼神观第45-50页
  一 传统儒家的鬼神观第45-46页
  二 以“理”释“鬼”第46-48页
  三 以“理”释“神”第48-49页
  四 理性主义的鬼神观第49-50页
 第三节 儒学非宗教第50-54页
  一 儒学非宗教第50-52页
  二 儒家婚丧祭礼非宗教第52-54页
 第四节 以哲学代宗教第54-61页
  一 何为哲学第55-56页
  二 何为宗教第56-58页
  三 以哲学代宗教第58-59页
  四 以“天地境界”代宗教第59-61页
 第五节 评价:理性主义的宗教观第61-65页
第四章 熊十力的宗教观第65-82页
 第一节 “体用不二”—熊十力哲学的基本特征第65-67页
 第二节 宗教观的转变第67-69页
 第三节 对宗教的基本态度第69-75页
  一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评价宗教第69-71页
  二 从佛教的角度评价宗教第71-73页
  三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宗教第73-75页
 第四节 以哲学—心性本体论代宗教第75-80页
  一 哲学与宗教第75-77页
  二 以哲学—儒家心性本体论代宗教第77-80页
 第五节 思考与评价第80-82页
第五章 “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论贺麟的宗教观第82-100页
 第一节 贺麟的文化体用论第82-84页
 第二节 基督教——西方文化之体第84-89页
  一 何为宗教第85-87页
  二 体与用:基督教与科学、民主的关系第87-89页
 第三节 道德—中国文化之体第89-92页
  一 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第89-91页
  二 儒家文化的宗教色彩第91-92页
 第四节 宗教化——儒家思想新开展的路向之一第92-96页
  一 对五四时期反宗教思想的批判第93-94页
  二 宗教化—儒家思想新开展的路向之一第94-96页
 第五节 “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评贺麟的宗教观第96-100页
第六章 余论第100-111页
 第一节 早期现代新儒家宗教观述评第100-108页
  一 矛盾的宗教观第101-103页
  二 早期现代新儒家哲学体系的宗教色彩第103-108页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一个开放的论域第108-111页
附录 研究综述第111-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后记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化生长因子β1壳聚糖缓释膜的盖髓研究
下一篇:批判性思维及其对化学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