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综述 | 第1-26页 |
| ·国内外浸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第9-18页 |
| ·氰化浸金法 | 第9-10页 |
| ·难处理金矿石的类型及难处理原因 | 第10-12页 |
| ·难处理矿石的处理技术 | 第12-15页 |
| ·非氰化法提金技术 | 第15-18页 |
| ·国内外二氧化氯技术及应用 | 第18-25页 |
| ·二氧化氯的性质 | 第18-19页 |
|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 ·稳定性二氧化氯制备方法 | 第21页 |
| ·二氧化氯的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 ·二氧化氯的应用 | 第23-25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浸出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26-41页 |
| ·ClO_2-Cl~-浸金热力学原理 | 第26页 |
| ·ClO_2-Cl~-浸金热力学函数变化 | 第26-27页 |
| ·ClO_2-Cl~-浸金体系的热力学平衡 | 第27-35页 |
| ·Me-L-H_2O配位平衡计算通式 | 第27-28页 |
| ·Au-Cl-H_2O系平衡 | 第28-31页 |
| ·ClO-2-Cl~--H_2O系平衡 | 第31-33页 |
| ·Ag-Cl~--H_2O系平衡 | 第33-35页 |
| ·ClO_2-Cl~-浸金体系其它元素的热力学行为 | 第35-39页 |
| ·硫(S) | 第35-36页 |
| ·铁(Fe) | 第36页 |
| ·铜(Cu) | 第36-38页 |
| ·铅(Pb) | 第38-39页 |
| ·各因素对浸金的影响 | 第39-41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39页 |
| ·各物种浓度的影响 | 第39页 |
| ·酸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其它元素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浸出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41-54页 |
| ·浸出反应的历程 | 第41页 |
| ·浸出过程的传质 | 第41-45页 |
| ·液—固界面传质理论 | 第41-42页 |
| ·液—固界面传质过程 | 第42-43页 |
| ·固体内扩散传质 | 第43-45页 |
| ·浸出过程速率方程 | 第45-50页 |
| ·宏观反应速率方程 | 第45-48页 |
| ·浸出速率决定步骤 | 第48-50页 |
| ·浸出反应的活化能 | 第50-51页 |
| ·浸出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51-54页 |
| ·浸出速率决定步骤的判断 | 第51-52页 |
| ·表观活化能的确定 | 第52页 |
| ·表观反应级数的确定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浸出条件实验 | 第54-65页 |
| ·矿石性质 | 第54页 |
| ·ClO_2浸出实验 | 第54-61页 |
| ·主要实验设备及药品 | 第54-55页 |
| ·实验原料制备 | 第55页 |
| ·实验装置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 ·常规氰化浸出实验 | 第61-65页 |
| ·主要实验设备及药品 | 第61页 |
| ·常规氰化浸出条件选择 | 第61-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浸出动力学实验 | 第65-77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主要实验设备及药品 | 第65页 |
| ·实验原料制备 | 第65-66页 |
| ·实验装置 | 第6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7页 |
| ·搅拌速度对金浸出速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浸出反应速率控制的步骤 | 第68-71页 |
| ·温度对金浸出速率的影响 | 第71-73页 |
| ·浓度对金浸出速率的影响 | 第73-76页 |
| ·浸出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