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假按揭”中商业银行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我国“假按揭”中商业银行风险的综述第11-17页
 第一节 一个“假按揭”案例的引入及分析第11-13页
  一、基本案情第11-13页
  二、案例分析及对“假按揭”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的概括第13页
 第二节 我国“假按揭”中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第13-17页
  一、源自开发商的风险第13-14页
  二、源自名义借款人的风险第14-15页
  三、源自按揭房产的风险第15-16页
  四、源自住房按揭业务的经营风险第16-17页
第二章 从法律层面探讨我国“假按揭”中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第17-35页
 第一节 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第17-26页
  一、《贷款通则》内容陈旧和位阶太低第17-18页
  二、《担保法》尚不能保障银行债权的实现第18-23页
  三、“假按揭”合同效力认定中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第二节 有关“假按揭”监管的规范非常有限第26-32页
  一、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评价第26-28页
  二、缺乏对住房按揭贷款进行有效程序控制的规范第28-30页
  三、对预售商品房抵押登记的审查标准尚不明确第30-32页
 第三节 我国立法对信用信息公开的限制第32-35页
  一、我国有关信用信息的法律规制现状第32-34页
  二、有关信用信息专项立法并未启动第34-35页
第三章 对“假按揭”中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法律措施探讨第35-54页
 第一节 有关住房按揭贷款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5-42页
  一、修改《贷款通则》,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搭建平台第35-37页
  二、对有关住房按揭贷款担保的法律的修正第37-39页
  三、“揭开‘假按揭’面纱”的《合同法》确认第39-41页
  四、《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引入由专业机构监管预售款的举措第41-42页
 第二节 对“假按揭”监管规范的缺陷进行弥补的重点第42-49页
  一、明确资信调查和资信审查的关键内容及机构设置第42-44页
  二、引导建立有效的贷款审批与发放的制约机制第44-45页
  三、建立信贷员责任追踪制度第45-46页
  四、出台示范作用的保护性条款第46-48页
  五、统一预售抵押登记信息的审查标准和推行信息强制公开化第48-49页
 第三节 信用信息的开放及法律规制第49-54页
  一、个人及企业信用信息开放的法律问题分析第50-51页
  二、个人及企业信用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第51-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下一篇:彩棉/涤交织集层针织面料吸湿快干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