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6-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7-24页 |
·体育课生理负担量指数 | 第7-14页 |
·评定生理负担量的方法 | 第7-12页 |
·影响生理负担量的因素 | 第12-14页 |
·人体重心变化 | 第14-17页 |
·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安静时人体的重心特点 | 第15-16页 |
·运动中人体重心的变化 | 第16-17页 |
·少年拳选修课 | 第17-20页 |
·六年级武术教学效果目标和内容 | 第17-19页 |
·少年拳的套路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武术包括少年拳对儿童少年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 | 第20-24页 |
·生理机能 | 第20-22页 |
·身体素质 | 第22-24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4-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4-26页 |
·受测者 | 第24-25页 |
·教学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生理负担量指数法 | 第26-27页 |
·力矩合成法 | 第27-28页 |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4 结果 | 第28-31页 |
·少年拳选修课的生理负担量指数 | 第28-30页 |
·26节少年拳选修课生理负担量指数 | 第28页 |
·少年拳选修课结构各部分的生理负担量指数 | 第28-30页 |
·少年拳运动中的人体重心 | 第30-31页 |
·少年拳运动中人体重心的变化 | 第30页 |
·少年拳运动中各各相邻动作姿势间人体重心位置的变化 | 第30-31页 |
5 讨论 | 第31-34页 |
·少年拳选修课的生理负担量指数 | 第31-33页 |
·少年拳运动中人体重心变化 | 第33-34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建议 | 第35-36页 |
7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