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产品缺陷及其认定标准 | 第10-23页 |
第一节 产品缺陷 | 第10-18页 |
一、产品的含义和范围 | 第10-11页 |
二、对我国现行立法产品范围的思考 | 第11-13页 |
三、产品缺陷的定义 | 第13-16页 |
四、产品缺陷的种类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 第18-23页 |
一、国际上几种缺陷认定标准 | 第18-20页 |
二、我国现行产品缺陷认定标准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缺陷产品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概论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无过失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的区别与联系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缺陷产品损害赔偿 | 第28-51页 |
第一节 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 第28-32页 |
一、产品制造者 | 第28-29页 |
二、销售者 | 第29-30页 |
三、提供服务者 | 第30-31页 |
四、动产出租者 | 第31-32页 |
五、广告经营者 | 第32页 |
六、营业执照出租、出借者 | 第32页 |
七、展销会举办者、柜台出租者 | 第32页 |
第二节 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 第32-33页 |
一、使用者或购买者 | 第32-33页 |
二、第三人 | 第33页 |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3-51页 |
一、人身损害赔偿 | 第33-40页 |
(一) 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 | 第34-35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 | 第35-40页 |
二、财产损害赔偿 | 第40-42页 |
三、产品自身损害赔偿 | 第42-44页 |
四、惩罚性损害赔偿 | 第44-51页 |
(一) 概论 | 第44-45页 |
(二) 是否应在产品责任中明确设置惩罚性损害赔偿 | 第45-48页 |
(三) 盘点消法49条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司法实务中相关疑难案例探究 | 第51-66页 |
第一节 司法实务中怎样界定特殊产品范围和确定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 第51-55页 |
一、案情 | 第51页 |
二、对输血感染病毒案件的探讨 | 第51-54页 |
(一) 血液是否属于《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 | 第52-53页 |
(二) 怎样认定输血同感染病毒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53页 |
(三) 血站和医院分别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赔偿责任 | 第53-54页 |
三、建议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司法实务中怎样认定产品缺陷 | 第55-60页 |
一、案情 | 第55-57页 |
二、对司法实务中产品缺陷认定标准的探讨 | 第57-60页 |
(一) 国家和行业标准是否能成为免责事由 | 第58页 |
(二) 如何认定警示缺陷 | 第58-59页 |
(三) 如何认定已损毁产品是否具有缺陷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司法实务中怎样认定损害赔偿义务主体 | 第60-66页 |
一、案情 | 第60-63页 |
二、对司法实务中生产者和销售者范围的探讨 | 第63-66页 |
(一) 如何界定产品销售者的范围 | 第63-64页 |
(二) 如何界定产品生产者的范围 | 第64-65页 |
(三) 谁来对高科技产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书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在校学术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