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精馏法制备高纯甲醇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高纯甲醇 | 第9-13页 |
·高纯试剂概况 | 第9-12页 |
·高纯甲醇的用途 | 第12-13页 |
·甲醇的市场概况 | 第13-15页 |
·甲醇的提纯工艺研究 | 第15-18页 |
·化学净化法 | 第15-16页 |
·化学蒸馏法 | 第16页 |
·亚沸蒸馏法 | 第16-17页 |
·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法 | 第17页 |
·膜分离法 | 第17页 |
·特殊精馏法 | 第17页 |
·精馏法 | 第17-18页 |
·间歇精馏理论和相关技术 | 第18-21页 |
·间歇精馏的概述 | 第18页 |
·间歇精馏的模拟计算 | 第18-19页 |
·间歇精馏的设计计算 | 第19-21页 |
·高纯甲醇研究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高纯甲醇研究开发的背景 | 第21页 |
·高纯甲醇研究开发的意义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2-24页 |
·本课题的目标定位 | 第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间歇精馏法制备高纯甲醇的可行性实验 | 第24-30页 |
·原料来源对甲醇精制的影响 | 第25-27页 |
·间歇精馏法初步可行性实验 | 第27页 |
·实验装置简图及实验系统介绍 | 第27-28页 |
·可行性实验方案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间歇精馏模拟研究 | 第30-49页 |
·间歇精馏过程 | 第30-34页 |
·全回流过程 | 第31页 |
·产品馏出段 | 第31页 |
·前馏分馏出段 | 第31页 |
·气液平衡计算 | 第31-33页 |
·最小理论板数计算 | 第33页 |
·最小回流比计算 | 第33-34页 |
·产品的收率计算 | 第34页 |
·恒摩尔持液模型 | 第34-40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模型的数学解法 | 第36-40页 |
·数值解法 | 第36-38页 |
·子程序流程 | 第38-40页 |
·计算过程的开动 | 第40页 |
·间歇精馏恒回流比操作过程的模拟计算 | 第40-43页 |
·全回流开工阶段 | 第41-42页 |
·前馏分馏出段 | 第42页 |
·产品段 | 第42-43页 |
·塔釜剩余产品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高纯甲醇收率的影响因素 | 第43-47页 |
·产品段回流比 | 第43-44页 |
·理论板数 | 第44-45页 |
·原料组成 | 第45页 |
·产品纯度要求 | 第45-46页 |
·塔板总持液量 | 第46-47页 |
·前馏分对高纯甲醇收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前馏分段回流比 | 第47-48页 |
·前馏分采出量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实验验证 | 第49-54页 |
·实验装置和设备参数 | 第49-50页 |
·实验装置 | 第49-50页 |
·设备参数 | 第50页 |
·填料层理论板数的测定 | 第50-51页 |
·恒摩尔持液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51-54页 |
·填料层持液量的测定 | 第51页 |
·产品段回流比的实验验证 | 第51-52页 |
·前馏分段回流比的实验验证 | 第52-53页 |
·前馏分采出量的实验验证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产品制备与测试分析 | 第54-61页 |
·实验步骤 | 第54页 |
·产品检测方法 | 第54-58页 |
·产品性能指标检测 | 第58-61页 |
·常规性能指标检测 | 第58-59页 |
·紫外透过率指标检测 | 第59页 |
·离子指标检测 | 第59页 |
·水分含量检测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符号说明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附录一: | 第69-70页 |
附录二: | 第70-71页 |
附录三: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