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在级联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方法 | 第11-13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非线性近轴波动方程 | 第15-19页 |
·非线性传输理论 | 第19-22页 |
·B-T理论的物理模型 | 第19-21页 |
·B积分 | 第21-22页 |
·非线性传输的分步傅里叶数值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级联非线性介质传输系统的光场特性分析 | 第25-37页 |
·单片非线性介质传输的场分布 | 第25-28页 |
·空间衍射分布 | 第26页 |
·非线性效应 | 第26-28页 |
·级联非线性介质传输的场分布 | 第28-31页 |
·仿真与讨论 | 第31-35页 |
·解析解与数值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 | 第32-33页 |
·介质的空间排布间距对光场强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束宽和调制因子与介质排布间距的影响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非线性“热像”效应研究 | 第37-50页 |
·“热像”的概念及形成 | 第37-38页 |
·散射知阵理论 | 第38-42页 |
·仿真分析 | 第42-49页 |
·衍射物尺寸与场分布的关系 | 第43-44页 |
·介质的排布间距与峰值光强的关系 | 第44-46页 |
·调整介质的排布间距以优化峰值光强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