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樱种子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的研究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2-3页 |
摘要 | 第3页 |
关键字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Key Words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21页 |
·种子休眠的概述 | 第7-19页 |
·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种皮障碍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9-10页 |
·发育状况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10-11页 |
·发芽抑制剂与促进物对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11-13页 |
·种子休眠机理研究的进展 | 第13-16页 |
·内源激素调控--三因子学说 | 第13页 |
1 .1.2.2 代谢途径调控学说 | 第13-14页 |
·细胞膜变化的调节 | 第14页 |
·代谢物调控 | 第14页 |
·基因表达调控 | 第14-15页 |
·能量调控 | 第15页 |
·同工酶与种子休眠 | 第15-16页 |
·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 第16-19页 |
·层积催芽 | 第17页 |
·使用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 | 第17页 |
·使用渗透剂调节 | 第17-18页 |
·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相结合 | 第18页 |
·电磁场处理 | 第18-19页 |
·大山樱种子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2 大山樱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 | 第21-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1-22页 |
·种子发芽率及生活力的测定 | 第21页 |
·种子透水性测定 | 第21页 |
·种子透气性测定 | 第21页 |
·外种皮解剖结构的观察 | 第21-22页 |
·大山樱种子中萌发抑制物的生物测定及分析鉴定 | 第22-23页 |
·种子各部位萌发抑制物的生物鉴定 | 第22页 |
·种胚中抑制物质组分的生物测定及鉴定分析 | 第22-23页 |
·种胚中过氧化物酶和α-淀粉酶同工酶的研究 | 第23-24页 |
·样品处理 | 第23页 |
·电泳分析 | 第23页 |
·染色 | 第23-24页 |
·实验结果 | 第24-32页 |
·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4-27页 |
·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 | 第24页 |
·种子透水性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种子透气性的测定结果 | 第25-26页 |
·外种皮解剖结构的观察 | 第26-27页 |
·大山樱种子中萌发抑制物的生物测定及分析鉴定 | 第27-30页 |
·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生物测定结果 | 第27页 |
·种胚中各分离组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及鉴别 | 第27-30页 |
·同工酶测定结果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8页 |
3 大山樱种子催芽技术的研究 | 第38-40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4 小结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个人简介 | 第45-46页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