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页 |
一、近十年两地具有影响力的戏剧特点比较 | 第7-26页 |
1、选题和关注点 | 第8-11页 |
1) 香港——普通民生的生存状态 | 第8-10页 |
2) 台湾——政治、人与情感 | 第10-11页 |
2、导演理念的比较研究 | 第11-17页 |
1) 现代的审美与观众的培养 | 第12-13页 |
2) 戏谑的后现代表现主义 | 第13-15页 |
3) 由街头戏剧突围反观戏剧本质 | 第15-17页 |
3、产业链中的导演的位置 | 第17-19页 |
1) 被夸张的导演一职——生存状态决定导演的功能与定位 | 第17-18页 |
2) 新时期导演的职能转换 | 第18-19页 |
4、排演方法与导演手段的类同和创新 | 第19-26页 |
1) 戏曲戏剧——承上启下,情节流畅,表达诗意 | 第19-20页 |
2) 商业戏剧——审视当下、发于生活、大题化小、人性感悟 | 第20-23页 |
3) 先锋戏剧实验探索的是灵魂而不是观众的忍耐程度 | 第23-26页 |
二、文化土壤的溯源 | 第26-29页 |
1、香港——英国殖民地的文化影响 | 第26-28页 |
2、台湾——日系文化的情结与纠结 | 第28-29页 |
三、今时今日的戏剧生态 | 第29-32页 |
1、政治背景之于戏剧定位 | 第29-30页 |
2、政策扶植和市场定位 | 第30-31页 |
3、戏剧人的生存状态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5页 |
1、横向比较,反思上海 | 第32-34页 |
2、娱乐至上,戏剧何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