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特点 | 第11-13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 | 第13-15页 |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 | 第13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 第13-14页 |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PHEV) | 第14-15页 |
·ISG型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ISG 型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 | 第15页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6页 |
·课题的背景意义与研究任务 | 第16-17页 |
·背景意义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7页 |
·论文的研究重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混合动力汽车起动过程中发动机运行阻力分析与计算 | 第19-32页 |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第19-21页 |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19-20页 |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第20-21页 |
·基于P-ω的发动机瞬时运行阻力矩计算 | 第21-27页 |
·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气缸内压缩气体阻力矩的计算公式 | 第23-24页 |
·主要零部件的摩擦力矩计算 | 第24-27页 |
·运行阻力矩的计算仿真及实验比较 | 第27-31页 |
·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总阻力矩的计算 | 第27页 |
·运行阻力矩的计算仿真 | 第27-30页 |
·实验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ISG电机的控制策略及建模仿真 | 第32-43页 |
·HEV用ISG电机的选型 | 第32-33页 |
·驱动电机的种类 | 第32页 |
·HEV对电动机性能的基本要求 | 第32-33页 |
·ISG 电机的选型 | 第33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33-38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永磁同步电机稳态运行时电压、电流约束条件 | 第35-36页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 第36-38页 |
·HEV用永磁同步电机建模仿真 | 第38-42页 |
·最大转矩电流控制下的电机数学模型 | 第38页 |
·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控制的实现 | 第38-40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仿真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混合动力汽车ISG电机起动发动机的动力性仿真 | 第43-57页 |
·HEV发动机起动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性能要求 | 第43-44页 |
·ISG电机起动性能指标的确定 | 第44-45页 |
·发动机起动中ISG电机的转矩控制 | 第45-49页 |
·发动机起动静止阶段ISG电机的转矩控制 | 第45-48页 |
·发动机起动加速阶段ISG电机的转矩控制 | 第48-49页 |
·混合动力汽车ISG电机起动发动机的综合建模与仿真 | 第49-54页 |
·发动机运行阻力矩模型的构建 | 第49-50页 |
·发动机热起动下ISG电机与发动机综合建模仿真 | 第50-52页 |
·发动机冷起动ISG电机与发动机综合建模仿真 | 第52-54页 |
·ISG电机驱动发动机的动力性试验及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ISG电机—发动机共同工作的参数和控制策略的优化 | 第57-73页 |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性能优化目标 | 第57-58页 |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性能的优化分析 | 第58-69页 |
·影响发动机运行阻力矩的因素 | 第58-62页 |
·电机结构参数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 第62-65页 |
·转动惯量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ISG电机起动发动机过程中功率消耗分析 | 第65-68页 |
·不同设定转速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发动机起动过程中 ISG 电机控制策略的优化 | 第69页 |
·优化仿真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 | 第79-81页 |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