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隐士、隐逸、隐逸诗 | 第7-9页 |
第一节 隐士与隐逸的概念 | 第7-8页 |
第二节 隐逸诗的概念与研究范围 | 第8-9页 |
第二章 隐逸诗的发展轨迹 | 第9-18页 |
第一节 发轫期——先秦 | 第9-10页 |
第二节 渐成风气——汉魏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繁荣期——两晋 | 第12-15页 |
第四节 方兴未艾——宋齐梁陈 | 第15-18页 |
第三章 隐逸诗的哲理探究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儒家的隐逸观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道家的隐逸观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玄学、道教与佛教的渗透 | 第22-26页 |
第四章 隐逸诗的艺术风貌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特定的意象 | 第26-31页 |
第二节 传统的典故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独特的时空体验 | 第33-38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