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

前言第1-15页
文献研究第15-45页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病因病理的认识第15-18页
 2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8-19页
 3 缺血性心脏病针灸治疗概况第19-27页
   ·针刺疗法第20-21页
   ·灸法第21-22页
   ·电针疗法第22页
   ·耳穴疗法第22页
   ·头皮针疗法第22-23页
   ·穴位贴敷疗法第23页
   ·穴位注射疗法第23页
   ·穴位埋线疗法第23页
   ·微波针灸疗法第23页
   ·穴位磁疗法第23页
   ·指压疗法第23-24页
   ·针灸综合疗法第24-25页
   ·针药结合疗法第25-26页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第26-27页
 4 针灸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第27-36页
   ·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第27-29页
   ·心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第29-30页
   ·局部心肌组织调节第30-33页
   ·改善微循环作用第33-34页
   ·抗氧自由基作用第34页
   ·对细胞因子的调节第34-35页
   ·对NOS及NO的影响第35-36页
   ·调节细胞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第36页
 5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第36-45页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中医证的本质第37-38页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针灸作用原理第38-39页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中药作用机制第39-45页
实验研究第45-9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52页
   ·材料第45-46页
   ·方法第46-52页
 2 结果第52-87页
   ·芯片检测质量判断第52-55页
   ·样品芯片检测结果第55-87页
 3 讨论第87-99页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第87-88页
   ·基因芯片的选择第88-90页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分析第90-96页
   ·经脉脏腑相关及其研究现状第96-97页
   ·心与小肠关系的认识第97-99页
结语第99-103页
 1 结论第100-101页
 2 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1页
附录第121-129页
 1 各组典型心电图第121-122页
 2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第122-127页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第127-128页
 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进入东盟市场贸易竞争力状况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自动焊视觉传感及焊缝识别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