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9页 |
| 1.1 海洋浮游植物分类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 第8-11页 |
| 1.1.1 浮游植物的概念 | 第8-9页 |
| 1.1.2 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因素 | 第9-11页 |
| 1.2 浮游植物与营养限制因子的关系 | 第11-14页 |
| 1.2.1 营养限制的概念 | 第11-12页 |
| 1.2.2 海水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 第12-14页 |
| 1.3 赤潮和有毒藻类的研究 | 第14-18页 |
| 1.3.1 赤潮及其危害 | 第14-16页 |
| 1.3.2 赤潮与浮游植物种群的关系 | 第16-17页 |
| 1.3.3 有毒赤潮生物的研究 | 第17-18页 |
| 1.4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2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 2.1 站位布设与采样频率 | 第19-20页 |
| 2.2 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样品的采集、固定、浓缩与记数 | 第20-21页 |
| 2.3 现场理化因子测定 | 第21页 |
| 2.4 水质分析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 第21页 |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1-22页 |
| 3 结果 | 第22-50页 |
| 3.1 水温、溶解氧的时空分布 | 第22-23页 |
| 3.1.1 平面分布 | 第22页 |
| 3.1.2 季节变化 | 第22-23页 |
| 3.2 无机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 第23-30页 |
| 3.2.1 氮的时空分布 | 第23-27页 |
| 3.2.2 各种溶解态无机氮在DIN中所占百分比 | 第27-28页 |
| 3.2.3 溶解无机磷(DIP)的时空分布 | 第28-29页 |
| 3.2.4 氮、磷比值的时空变化 | 第29-30页 |
| 3.3 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 第30-50页 |
| 3.3.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 第30-33页 |
| 3.3.2 浮游植物的丰度 | 第33-37页 |
| 3.3.3 主要优势属、种的细胞密度分布 | 第37-47页 |
| 3.3.4 群落多样性 | 第47-49页 |
| 3.3.5 2003年至2005年澳头海域发生的赤潮事件 | 第49-50页 |
| 4 讨论 | 第50-59页 |
| 4.1 营养盐 | 第50-54页 |
| 4.1.1 海水营养盐测定中样品的保存技术 | 第50-51页 |
| 4.1.2 大亚湾澳头海域营养盐状况与评价 | 第51-54页 |
| 4.2 澳头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 第54-56页 |
| 4.2.1 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 | 第54页 |
| 4.2.2 浮游植物季节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 4.2.3 澳头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评价 | 第55-56页 |
| 4.3 大亚湾澳头海域赤潮 | 第56-59页 |
| 4.3.1 赤潮事件 | 第56-57页 |
| 4.3.2 赤潮生物 | 第57-59页 |
| 5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