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工作 | 第15-16页 |
·本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8页 |
·嵌入式系统 | 第17-19页 |
·嵌入式系统面临的问题 | 第17页 |
·嵌入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劣分析 | 第17-19页 |
·前/后台系统 | 第17-18页 |
·具有非抢占内核的系统 | 第18页 |
·具有抢占内核的系统 | 第18-19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9-20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实时性问题 | 第19-20页 |
·可靠性问题 | 第20页 |
·可剪裁性问题 | 第20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实时性问题分析 | 第20-27页 |
·主要的几种调度算法比较 | 第20-22页 |
·基于优先级的可抢占调度算法 | 第20-21页 |
·基于时间片的轮转调度算法 | 第21页 |
·时间片与抢占相结合的调度算法 | 第21-22页 |
·实时任务的可调度理论 | 第22-26页 |
·调度定期任务 | 第22-23页 |
·调度定期任务和非定期任务 | 第23-24页 |
·使用任务同步进行调度 | 第24页 |
·经过归纳的实时调度理论 | 第24-26页 |
·影响实时性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上下文切换 | 第26页 |
·可重入性 | 第26页 |
·临界区 | 第26-27页 |
·存储器管理 | 第27页 |
·定时器与中断管理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体系结构分析 | 第28-39页 |
·内核整体结构分析 | 第28页 |
·任务管理机制与调度问题 | 第28-34页 |
·任务状态分析 | 第28-30页 |
·任务控制块TCB数据结构 | 第30页 |
·任务调度 | 第30-32页 |
·任务优先级的分配 | 第30页 |
·就绪表原理及其实现 | 第30-32页 |
·任务切换机制分析 | 第32页 |
·中断机制 | 第32-34页 |
·中断相关参量的计算 | 第33页 |
·中断服务与时钟节拍 | 第33-34页 |
·调度策略方面的问题 | 第34页 |
·时间管理机制 | 第34-35页 |
·延时机制及其相关的问题 | 第34-35页 |
·事件控制块管理机制与相关问题 | 第35-37页 |
·事件控制块ECB的数据结构 | 第35-36页 |
·事件等待表的原理与实现 | 第36-37页 |
·互斥型信号量抑制优先级反转的局限 | 第37页 |
·内存管理机制及其问题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实时性改进方案 | 第39-44页 |
·调度策略方面的改进 | 第39-4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9页 |
·优先级反转 | 第39页 |
·解决方案的分析 | 第39-41页 |
·几种主要解决方案分析 | 第39-40页 |
·μC/OS-Ⅱ中的原方案 | 第40页 |
·改进方案 | 第40-41页 |
·方案比较 | 第41页 |
·中断服务及其时钟节拍方面的改进 | 第41-4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1-42页 |
·解决方案的分析 | 第42-43页 |
·ATR算法描述 | 第42页 |
·改进方案 | 第42-43页 |
·方案比较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改进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50页 |
·调度改进方案的实现 | 第44-47页 |
·时钟中断改进方案的实现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测试与分析 | 第50-66页 |
·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50-58页 |
·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研究 | 第50-58页 |
·ARM嵌入式系统的初始化过程 | 第50-52页 |
·ARM映像文件机理分析与应用 | 第52-55页 |
·μC/OS-Ⅱ的移植方法 | 第55-5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5页 |
·调度优化的测试 | 第58-62页 |
·时钟中断服务优化的测试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