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图目录 | 第13-14页 |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23页 |
| ·蝗虫与蝗灾 | 第15-16页 |
| ·东亚飞蝗发生为害概况 | 第16-17页 |
| ·遥感技术应用于蝗虫监测的意义 | 第17-23页 |
| ·土壤水分含量与东亚飞蝗发生的关系 | 第23-24页 |
| ·土壤水分含量遥感信息模型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主要土壤水分含量遥感信息模型 | 第26-30页 |
| ·论文内容与结构 | 第30-32页 |
| ·论文内容 | 第30页 |
| ·论文组织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2-40页 |
|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 ·数据获取方法 | 第33-35页 |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35-37页 |
| ·遥感提取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40-46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40-42页 |
| ·地理位置 | 第40-41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41-42页 |
| ·东亚飞蝗发生与为害状况 | 第42-46页 |
| ·东亚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 第42-43页 |
| ·研究区东亚飞蝗发生与为害情况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东亚飞蝗发生的遥感监测 | 第46-60页 |
| ·研究目标 | 第46页 |
| ·监测样区概况 | 第46-47页 |
| ·遥感监测依据 | 第47-48页 |
| ·数据与分析方法 | 第48-52页 |
|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 第48页 |
| ·影像数据预处理 | 第48-50页 |
| ·植被指数的选择与提取 | 第50-51页 |
| ·多时相遥感影像的辐射配准 | 第51-52页 |
| ·监测结果的分析 | 第52-57页 |
| ·蝗虫为害前后的植被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 ·蝗虫不同程度为害区的面积 | 第53-54页 |
| ·蝗虫不同密度分布图的制作 | 第54-56页 |
| ·蝗虫不同密度分布状况 | 第56-5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7-60页 |
| ·对遥感数据分析结果的评价 | 第57-58页 |
| ·蝗虫密度指数(LDI)的适用性评价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基于TM/ETM+影像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东亚飞蝗发生关系研究 | 第60-72页 |
| ·研究目标 | 第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 第60-61页 |
| ·土壤水分含量遥感提取方法 | 第61页 |
| ·研究步骤 | 第61-64页 |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61页 |
| ·地表温度的获取 | 第61-63页 |
| ·地面植被指数的获取 | 第63页 |
| ·特征空间中旱边与湿边方程的获取 | 第63-64页 |
| ·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的求算 | 第64页 |
| ·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 ·TVDI方法的有效性评价 | 第64-67页 |
| ·东亚飞蝗分布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 | 第67-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基于MODIS影像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东亚飞蝗发生关系研究 | 第72-98页 |
| ·研究目标 | 第72页 |
| ·MODIS影像数据简介 | 第72-74页 |
| ·地球观测系统(EOS) | 第72-73页 |
| ·MODIS数据特点 | 第73-74页 |
| ·数据及数据处理流程 | 第74-92页 |
| ·本研究使用的MODIS数据产品 | 第74-77页 |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77-92页 |
| ·结果分析 | 第92-96页 |
| ·监测样区地表温度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年际变化 | 第92页 |
| ·两年月均地表温度的对比 | 第92-93页 |
| ·两年月均土壤水分含量的对比 | 第93-95页 |
| ·三个蝗区的月均地表温湿系数状况 | 第95-96页 |
| ·结论 | 第96-9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 ·创新点 | 第99页 |
| ·研究展望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