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24页 |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4-17页 |
·纳米材料控制生长 | 第14-15页 |
·纳米材料控制生长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稳定剂 | 第15-16页 |
·模板剂 | 第16-17页 |
·其它 | 第17页 |
·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 | 第17页 |
·火炸药简介 | 第17-19页 |
·火炸药用途 | 第18页 |
·火炸药的性能 | 第18-19页 |
·燃烧催化剂 | 第19页 |
·现代武器的发展对火炸药的要求 | 第19页 |
·纳米催化剂在火炸药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高氯酸铵(AP)及其热分解 | 第20-21页 |
·AP简介 | 第21页 |
·AP的热分解 | 第21页 |
·AP催化热分解研究现状 | 第21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工作 | 第21-24页 |
2 纳米CuO的微结构控制制备研究 | 第24-60页 |
·水相体系 | 第25-35页 |
·快速沉淀法 | 第26-31页 |
·实验 | 第26页 |
·NaOH的加入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26-30页 |
·NaOH加入速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水解法 | 第31-34页 |
·实验 | 第31页 |
·结果讨论 | 第31-34页 |
·水相体系中制备纳米CuO的性质 | 第34-35页 |
·光学性质 | 第34-35页 |
·比表面积 | 第35页 |
·一元醇体系 | 第35-59页 |
·醇种类的选择 | 第36-40页 |
·实验部分: | 第36页 |
·醇的种类对产物的影响 | 第36-38页 |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8页 |
·在体系中加水对产物的影响 | 第38-40页 |
·异丙醇体系中纳米CuO的微结构控制 | 第40-50页 |
·实验部分 | 第41页 |
·加水对产物微结构的影响 | 第41-43页 |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43-46页 |
·加水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46-48页 |
·加水方式对产物的影响 | 第48页 |
·沉淀剂的加入对产物的影响 | 第48-49页 |
·稳定剂对产物的影响 | 第49-50页 |
·加水温度的影响 | 第50页 |
·产物的比表面积测定 | 第50-51页 |
·中间产物的分析 | 第51-54页 |
·反应机理初步研究 | 第54-59页 |
·中间产物的生成过程 | 第54-57页 |
·中间产物的分解反应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3 纳米Cu_2O的微结构控制制备研究 | 第60-84页 |
·多元醇(乙二醇)体系 | 第61-71页 |
·实验 | 第61-62页 |
·乙二醇为溶剂 | 第62-63页 |
·体系中水的影响 | 第63页 |
·乙二醇/水体系中纳米Cu_2O的微结构控制研究 | 第63-71页 |
·稳定剂的影响 | 第63-66页 |
·PVP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加水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铜源的影响 | 第68-69页 |
·Cu(NO_3)_2浓度的影响 | 第69页 |
·不同分子量的PVP的影响 | 第69-70页 |
·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水相体系 | 第71-82页 |
·以Cu(OH)_2为铜源 | 第71-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XRD分析 | 第72-74页 |
·TEM分析 | 第74页 |
·XPS分析 | 第74-75页 |
·其它铜源为反应物 | 第75-81页 |
·在铜盐水溶液中直接还原 | 第75-77页 |
·以CuO为前驱物还原 | 第77-80页 |
·非水溶剂中铜盐的直接还原 | 第80-81页 |
·不同前驱物中还原成Cu_2O的比较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4 纳米LaCoO_3等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微结构控制研究 | 第84-96页 |
·水相(共沉淀法) | 第85-89页 |
·纳米LaCoO_3的制备 | 第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89页 |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86-87页 |
·NaOH滴加方式的影响 | 第87-88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88-89页 |
·稳定剂的影响 | 第89页 |
·有机相(硬脂酸法) | 第89-94页 |
·纳米LaCoO_3的制备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4页 |
·产物历程分析 | 第90-91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91-92页 |
·掺杂离子的影响 | 第92页 |
·稳定剂的影响 | 第92-94页 |
·硬脂酸法与共沉淀法的比较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5 不同微结构纳米晶对AP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96-112页 |
·AP催化分解测定 | 第96页 |
·不同一元金属氧化物对AP的催化作用 | 第96-99页 |
·不同微结构的纳米CuO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99-102页 |
·不同粒径的纳米CuO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99-100页 |
·不同形貌的纳米CuO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0-101页 |
·不同表面结构的纳米CuO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1-102页 |
·掺杂纳米CuO对AP的催化作用 | 第102页 |
·不同微结构的纳米Cu_2O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2-104页 |
·不同形貌的纳米Cu_2O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3页 |
·不同表面结构的纳米Cu_2O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3-104页 |
·复合氧化物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4-108页 |
·纳米复合氧化物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4-105页 |
·不同微结构的纳米LaCoO_3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5-108页 |
·不同制备方法所得的纳米LaCoO_3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6-107页 |
·不同含量的纳米LaCoO_3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 第107-108页 |
·纳米催化剂对AP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实验方法 | 第108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08-109页 |
·催化机理初探 | 第109-111页 |
·AP的热分解机理 | 第109-110页 |
·纳米催化剂对AP的催化机理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6 纳米催化剂对火炸药性能的影响 | 第112-127页 |
·纳米催化剂对火炸药安全性能的影响 | 第112-122页 |
·纳米催化剂对火炸药撞击感度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13页 |
·试验步骤 | 第113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13-114页 |
·标准差计算 | 第114页 |
·有效性评定及结果表述 | 第114-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17页 |
·纳米催化剂对火炸药摩擦感度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18页 |
·实验步骤 | 第118页 |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1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19页 |
·纳米催化剂对火炸药热感度的影响 | 第119-122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20页 |
·实验步骤 | 第120页 |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2页 |
·纳米催化剂对火药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样品制备与测试 | 第122页 |
·结果分析 | 第122-124页 |
·纳米催化剂对炸药爆炸性能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实验方法 | 第124-125页 |
·实验结果 | 第125页 |
·本章小节 | 第125-127页 |
全文结论 | 第127-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