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丝光沸石转晶的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1.1.1 焙烧过程中沸石的转晶 | 第9-10页 |
1.1.2 高压条件下沸石的转晶 | 第10-11页 |
1.1.3 水热反应下沸石的转晶 | 第11-13页 |
1.2 水热反应中沸石转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9页 |
1.2.1 沸石转晶的过程 | 第14页 |
1.2.2 沸石转晶的机理 | 第14-17页 |
1.2.3 化学环境对沸石转晶的影响 | 第17-19页 |
1.3 丝光沸石的转晶 | 第19-22页 |
1.3.1 丝光沸石的结构 | 第19页 |
1.3.2 丝光沸石的合成与应用 | 第19-21页 |
1.3.3 丝光沸石转晶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22-24页 |
2 实验与测试方法 | 第24-27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24-25页 |
2.4 化学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2.5 水静态饱和吸附量测定 | 第26-27页 |
3 丝光沸石在碱溶液中的转晶 | 第27-35页 |
3.1 光沸石转晶为NaP沸石的过程 | 第27-30页 |
3.1.1 实验 | 第27-28页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3.2 化学环境对转晶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温度对转晶的影响 | 第30页 |
3.2.2 碱度对转晶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3 时间对转晶的影响 | 第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丝光沸石在补铝条件下的转晶 | 第35-48页 |
4.1 丝光沸石转晶为八面沸石的过程 | 第35-38页 |
4.1.1 实验 | 第35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4.2 丝光沸石转晶为A沸石的过程 | 第38-40页 |
4.2.1 实验 | 第38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4.3 化学环境对沸石转晶的影响 | 第40-47页 |
4.3.1 温度和SiO_2/Al_2O_3对沸石转晶的影响 | 第40-42页 |
4.3.2 温度对转晶生成沸石的结晶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4.3.3 碱度对沸石转晶的影响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丝光沸石转晶为八面沸石的机理 | 第48-53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5.1.1 固液相样品制备 | 第48页 |
5.1.2 晶种的制备 | 第4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5.2.1 转晶固相产物硅铝比的变化 | 第48-49页 |
5.2.2 转晶液相产物硅铝比的变化 | 第49-50页 |
5.2.3 液相中铝离子浓度的变化 | 第50-51页 |
5.2.4 晶种对转晶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5 晶种的晶化 | 第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丝光沸石在补硅条件及盐溶液中的转晶 | 第53-56页 |
6.1 补硅条件下的转晶 | 第53-54页 |
6.1.1 实验 | 第53页 |
6.1.2 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6.2 盐存在条件下的转晶 | 第54-55页 |
6.2.1 实验 | 第54页 |
6.2.2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7.1 结论 | 第56-57页 |
7.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