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船液货仿真作业评估研究
引言 | 第1-12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3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4 本文评估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10-12页 |
第1章 液货船货物作业 | 第12-19页 |
1.1 母型船船型参数 | 第12-13页 |
1.2 液货舱的型式 | 第13-14页 |
1.3 货品介绍 | 第14页 |
1.4 全压式LPG船装卸货过程 | 第14-19页 |
1.4.1 装货规程 | 第15-17页 |
1.4.2 卸货程序 | 第17-19页 |
第2章 操作评价模型 | 第19-30页 |
2.1 专家系统 | 第19-20页 |
2.2 货物作业评价专家系统 | 第20-27页 |
2.2.1 本文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21-22页 |
2.2.2 知识与知识表示 | 第22-24页 |
2.2.3 推理 | 第24-26页 |
2.2.4 搜索 | 第26-27页 |
2.2.5 解释 | 第27页 |
2.3 评价举例 | 第27-30页 |
第3章 综合评价的基础理论 | 第30-42页 |
3.1 系统理论 | 第30-31页 |
3.2 层次分析法 | 第31-37页 |
3.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31页 |
3.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31-35页 |
3.2.3 非一致性判断矩阵的权重 | 第35-36页 |
3.2.4 群体决策权重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 模糊数学方法 | 第37-42页 |
3.3.1 模糊综合评价简介 | 第37-39页 |
3.3.2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39页 |
3.3.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9-40页 |
3.3.4 本文综合评价的思想 | 第40-42页 |
第4章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53页 |
4.1 安全性 | 第42-48页 |
4.1.1 船舶吃水差 | 第42-43页 |
4.1.2 船体应力 | 第43-44页 |
4.1.3 船舶稳性 | 第44-45页 |
4.1.4 静电强度 | 第45-46页 |
4.1.5 液舱含氧量 | 第46-47页 |
4.1.6 卸货操作顺序 | 第47-48页 |
4.2 环保性 | 第48-50页 |
4.2.1 满舱装货速度 | 第48-49页 |
4.2.2 空挡高度 | 第49-50页 |
4.2.3 压力 | 第50页 |
4.3 经济性 | 第50-51页 |
4.3.1 耗时量/立方米 | 第51页 |
4.3.2 耗能量/立方米 | 第51页 |
4.3.3 操作对象数量 | 第51页 |
4.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3页 |
第5章 综合评价模型 | 第53-70页 |
5.1 权重的确定 | 第53-57页 |
5.1.1 全压式 LPG卸货操作各指标权重 | 第53-56页 |
5.1.2 全压式 LPG装货操作各指标权重 | 第56-57页 |
5.1.3 程序计算框图 | 第57页 |
5.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57-64页 |
5.2.1 安全性 | 第58-60页 |
5.2.2 环保性 | 第60-64页 |
5.2.3 经济性 | 第64页 |
5.3 单舱装货综合评价建模 | 第64-65页 |
5.4 单舱卸货综合评价建模 | 第65-66页 |
5.5 多舱装货综合评价 | 第66-67页 |
5.6 多舱卸货综合评价 | 第67-70页 |
第6章 评价系统应用 | 第70-74页 |
6.1 评价应用系统 | 第70-71页 |
6.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1-72页 |
6.3 本项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2-74页 |
6.3.1 研究的不足 | 第72页 |
6.3.2 展望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1:指标权重调查表 | 第79-8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