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电子认证法律问题研究

前言第1-11页
第一章 电子认证概述第11-18页
 第一节 电子认证的分类第11-12页
  一、根据电子认证的功能以及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站点认证、身份认证和数据信息认证第11页
  二、根据认证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双方认证和第三方认证第11-12页
 第二节 电子认证与电子签名的关系第12-13页
  一、电子签名概述第12-13页
  二、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的关系第13页
 第三节 电子认证的程序第13-15页
 第四节 电子认证的作用第15-18页
  一、维护网络安全第15页
  二、保证商务信用第15-16页
  三、提高证据力第16-18页
第二章 国外电子认证立法第18-24页
 第一节 各国电子认证立法概况第18-20页
  一、联合国示范法第18-19页
  二、美国第19页
  三、欧盟第19-20页
  四、新加坡第20页
  五、日本第20页
 第二节 电子认证立法的比较分析第20-24页
  一、技术特定式立法第21页
  二、技术中立式立法第21-22页
  三、折衷式立法第22-24页
第三章 电子认证法律关系第24-32页
 第一节 电子认证的主体第24-26页
  一、主体概述第24页
  二、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第24-26页
 第二节 电子认证的客体第26-27页
 第三节 电子认证各方的权利义务第27-32页
  一、认证机构的法定义务和权利第27-29页
  二、电子签名人的义务和权利第29-31页
  三、电子签名依赖方的义务和权利第31-32页
第四章 认证机构第32-44页
 第一节 认证机构的设立第32-35页
  一、设立的形式第32-33页
  二、设立的条件第33-35页
 第二节 认证机构的特征第35-36页
  一、独立性第35页
  二、权威性第35-36页
  三、中立性第36页
  四、非营利性第36页
 第三节 认证机构的监管第36-38页
  一、监管部门第36-37页
  二、监管职责第37-38页
 第四节 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第38-44页
  一、认证机构的责任性质第39页
  二、认证责任的归责原则第39-40页
  三、免责事由第40-41页
  四、认证责任的限制第41-44页
第五章 我国电子认证的现状及完善第44-53页
 第一节 电子认证在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第44-45页
 第二节 我国电子认证立法评析第45-48页
  一、《电子签名法》的评析第45-46页
  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的评析第46-48页
 第三节 完善电子认证立法的几点建议第48-53页
  一、认证机构实行专营制第48-49页
  二、限定认证机构的民事责任第49-50页
  三、规范认证机构的服务协议第50-51页
  四、建立责任保险制度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后记第58-59页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59页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式光纤液位探测器及压载监测的设计实验研究
下一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