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9页 |
| 1.1 金属离子高温注入技术 | 第8-10页 |
| 1.1.1 离子注入 | 第8-9页 |
| 1.1.2 金属离子高温注入 | 第9-10页 |
| 1.2 金属离子高温注入合成金属间化合物 | 第10-12页 |
| 1.2.1 实验装置及条件 | 第10-12页 |
| 1.2.2 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实验结果 | 第12页 |
| 1.3 非平衡界面反应相形成的预测 | 第12-17页 |
| 1.3.1 经验性预测模型 | 第13-14页 |
| 1.3.2 有效形成热模型 | 第14-17页 |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金属离子高温注入金属合成金属间化合物有效形成热模型 | 第19-30页 |
| 2.1 有效形成热模型建立 | 第19-22页 |
| 2.2 模型的热力学量 | 第22-26页 |
| 2.2.1 反应温度 | 第22-25页 |
| 2.2.2 形成热 | 第25-26页 |
| 2.2.3 标准形成热的选取依据 | 第26页 |
| 2.3 模型的应用 | 第26-30页 |
| 2.3.1 先形成相的预测 | 第26-29页 |
| 2.3.2 相形成次序的预测 | 第29-30页 |
| 3 金属离子高温注入金属Al合成金属间化合物预测 | 第30-53页 |
| 3.1 金属Fe,Hf,Nb,Ni,Ta,Zr离子高温注入金属Al合成化合物预测 | 第30-41页 |
| 3.2 金属Cr,Mo,Ti离子高温注入金属Al合成化合物预测 | 第41-49页 |
| 3.3 金属V离子高温注入金属Al合成化合物预测 | 第49-53页 |
| 4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