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华东—华南地区大气边界层臭氧及相关污染物观测及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34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对流层大气臭氧化学研究概述第14-27页
     ·对流层大气臭氧化学特征概述第14-18页
     ·臭氧相关前体物特征及来源第18-20页
     ·国外对流层大气臭氧及相关污染物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0-23页
     ·国内对流层大气臭氧的观测研究第23-27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4页
第二章 观测实验及研究方法第34-58页
   ·野外观测实验方法第34-41页
     ·野外观测物种分析方法及实验仪器第34-39页
     ·大气微量污染物观测系统第39-41页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41-51页
     ·观测系统标定规程第41-45页
     ·仪器的标定第45-51页
   ·其他观测资料来源第51页
   ·研究方法概述第51-56页
     ·气流轨迹模式方法概述第51-54页
     ·RMA回归斜率方法第54-55页
     ·卫星资料应用概述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三章 华东地区高山站(泰山)臭氧分布特征及传输分析第58-87页
   ·东亚及高山站点臭氧研究概述第58-59页
   ·站点描述第59-61页
   ·泰山臭氧观测结果第61-70页
     ·结果综述第61-63页
     ·臭氧及一氧化碳月季变化第63-66页
     ·臭氧及CO日变化第66-69页
     ·臭氧与一氧化碳的化学关系第69-70页
   ·臭氧-CO分布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第70-72页
     ·晴阴天臭氧浓度比较第70-71页
     ·地面风分析第71-72页
   ·污染物的传输第72-79页
     ·后向气流轨迹的计算与气团分类第72-74页
     ·不同气团的大气化学特征第74-76页
     ·O_3-CO'长距离传输中的月季变化第76-79页
   ·西伯利亚地区森林大火的贡献第79-80页
   ·小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第四章 华南(珠江三角洲)城市站点观测研究第87-107页
   ·站点描述第87-88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臭氧相关研究第88-89页
   ·臭氧及相关污染物时空分布第89-96页
     ·臭氧及相关污染物分布特征第89-92页
     ·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关系第92-94页
     ·日变化特征第94-96页
     ·周末与一般采样日第96页
   ·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第96-104页
     ·风场的影响第97-100页
     ·2月11日~2月19日高臭氧污染日分析第100-104页
   ·小结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7页
第五章 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背景站点臭氧观测结果分析第107-124页
   ·站点描写及观测实验第107-108页
   ·臭氧及相关污染物特征第108-111页
     ·时间分布及相关信息概述第108-110页
     ·臭氧与相关污染物关系第110-111页
   ·臭氧分布特征与气象因素关系第111-113页
   ·地面风分析第113-122页
     ·风向与污染物分布关系第114-116页
     ·不同风向条件下臭氧日变化第116-118页
     ·风速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第118-119页
     ·南风条件下个例分析第119-122页
   ·小节第122-12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4-128页
   ·全文总结第124-126页
     ·华东-泰山站点第124-125页
     ·华南珠江三角洲站点第125-126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附录第130-13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主要性状基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子标记的研究
下一篇:苜蓿与禾本科作物间混作增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