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1 引言 | 第7-9页 |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 1.2 自我监控的界定 | 第7-8页 |
| 1.2.1 自我监控 | 第7-8页 |
| 1.2.2 自我监控与元认知 | 第8页 |
| 1.3 自我监控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 第8-9页 |
| 1.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第9页 |
| 2 已有研究概述 | 第9-18页 |
| 2.1 自我监控概念的研究 | 第9-12页 |
| 2.2 自我监控结构的研究 | 第12-14页 |
| 2.3 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研究 | 第14-15页 |
| 2.4 自我监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7页 |
| 2.4.1 性别 | 第15-16页 |
| 2.4.2 动机 | 第16-17页 |
| 2.4.3 归因 | 第17页 |
| 2.4.4 自我效能感 | 第17页 |
| 2.5 学习成绩与自我监控能力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 3 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的编制 | 第18-30页 |
| 3.1 预试量表的编制 | 第18-22页 |
| 3.1.1 建构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的框架 | 第18-19页 |
| 3.1.2 进行访谈和调查 | 第19-20页 |
| 3.1.3 征求专家的意见并修订 | 第20-22页 |
| 3.2 正式量表的形成 | 第22-26页 |
| 3.2.1 预测结果的项目分析 | 第22-23页 |
| 3.2.2 预测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 3.3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 第26-30页 |
| 3.3.1 量表的信度 | 第26-27页 |
| 3.3.2 量表的效度 | 第27-30页 |
| 4 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研究 | 第30-32页 |
| 5 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2-39页 |
| 5.1 性别与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 第32-34页 |
| 5.2 物理学习动机与自我监控能力 | 第34-36页 |
| 5.3 物理学业成就归因与自我监控能力 | 第36-38页 |
| 5.4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 | 第38-39页 |
| 6 物理学习成绩与自我监控能力的关系 | 第39-41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1-46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 7.2 讨论 | 第41-45页 |
| 7.2.1 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的质量分析 | 第41页 |
| 7.2.2 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 第41-42页 |
| 7.2.3 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 7.2.4 物理学习成绩与自我监控能力的关系 | 第44-45页 |
| 7.3 研究的局限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录A | 第49-51页 |
| 附录B | 第51-53页 |
| 附录C | 第53-54页 |
| 附录D | 第54-55页 |
| 附录E | 第55-56页 |
| 本人在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