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起缘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的重点 | 第14-18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 第18-21页 |
第一章 戈尔巴乔夫执政前苏共的探索之路 | 第21-46页 |
第一节 列宁对苏共执政的最初探索 | 第21-30页 |
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与改革 | 第30-40页 |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必然 | 第40-46页 |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发展变化 | 第46-63页 |
第一节 初期改革 | 第46-50页 |
第二节 以政治改革为重心 | 第50-53页 |
第三节 “11·26”理论文章 | 第53-57页 |
第四节 改革发生根本转折 | 第57-61页 |
第五节 改革的彻底失败 | 第61-63页 |
第三章 政治改革对苏共执政地位的挑战 | 第63-88页 |
第一节 “公开性”、“民主化” | 第63-71页 |
第二节 “不留历史空白” | 第71-74页 |
第三节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第74-78页 |
第四节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 第78-83页 |
第五节 “多党制” | 第83-88页 |
第四章 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能力衰竭 | 第88-112页 |
第一节 缺乏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的能力 | 第88-91页 |
第二节 缺乏选择科学战略和策略的能力 | 第91-93页 |
第三节 缺乏维护党内团结的能力 | 第93-96页 |
第四节 缺乏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 | 第96-99页 |
第五节 缺乏控制舆论导向的能力 | 第99-104页 |
第六节 缺乏遏制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能力 | 第104-106页 |
第七节 缺乏治党治国的能力 | 第106-109页 |
第八节 缺乏抵御“和平演变”的能力 | 第109-112页 |
第五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后果 | 第112-127页 |
第一节 引发了党内外思想的混乱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加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 | 第115-116页 |
第三节 加快了执政权力的失控 | 第116-119页 |
第四节 瓦解了党组织的肌体 | 第119-123页 |
第五节 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 第123-127页 |
第六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 | 第127-144页 |
第一节 改革必须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 第127-131页 |
第二节 党要寻找适合符合本国化的改革道路 | 第131-135页 |
第三节 党必须自我改革和完善,提高执政能力 | 第135-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3页 |
后记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