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方法论文

普适计算中的室内位置感知

第一章 普适计算中的位置感知概述第1-22页
 1.1 普适计算概述第11-12页
 1.2 觉察上下文的计算第12-14页
 1.3 位置感知概述第14-17页
 1.4 室内位置感知及其现状第17-20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其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室内位置感知技术第22-37页
 2.1 室内位置感知介质第23-26页
 2.2 室内位置感知算法第26-30页
 2.3 角度位置计算模型第30-36页
  2.3.1 总体设计第31页
  2.3.2 平面坐标的计算模型第31-35页
  2.3.3 竖直坐标的计算模型第35-36页
 2.4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角度位置计算模型的仿真第37-56页
 3.1 影响位置精确度的因素第37-43页
  3.1.1 被定位物体的高度第37-39页
  3.1.2 被定位物体和观测站之间的距离第39-43页
  3.1.3 观测站之间的竖直相对位置第43页
 3.2 计算模型中传感器的选取第43-44页
 3.3 角度位置计算模型的仿真第44-48页
 3.4 观测站布站模型第48-55页
 3.5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其他位置感知计算模型第56-72页
 4.1 时间计算模型第56-64页
  4.1.1 TOA位置计算模型第56-60页
  4.1.2 TDOA位置计算模型第60-63页
  4.1.3 混合位置计算模型第63-64页
 4.2 时间计算模型的仿真第64-68页
 4.3 组合计算模型第68-70页
 4.4 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位置感知模型及应用第72-82页
 5.1 位置感知模型第72-76页
  5.1.1 传感器层第72-74页
  5.1.2 上下文处理层第74-75页
   5.1.2.1 位置感知的处理第74-75页
   5.1.2.2 上下文的其他信息的处理第75页
  5.1.3 上下文融合层第75页
  5.1.4 行为层第75-76页
  5.1.5 目的层第76页
 5.2 位置感知架构方案第76-77页
 5.3 应用第77-81页
 5.4 小结第81-82页
结束语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研究
下一篇: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变迁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