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中的室内位置感知
第一章 普适计算中的位置感知概述 | 第1-22页 |
1.1 普适计算概述 | 第11-12页 |
1.2 觉察上下文的计算 | 第12-14页 |
1.3 位置感知概述 | 第14-17页 |
1.4 室内位置感知及其现状 | 第17-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室内位置感知技术 | 第22-37页 |
2.1 室内位置感知介质 | 第23-26页 |
2.2 室内位置感知算法 | 第26-30页 |
2.3 角度位置计算模型 | 第30-36页 |
2.3.1 总体设计 | 第31页 |
2.3.2 平面坐标的计算模型 | 第31-35页 |
2.3.3 竖直坐标的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角度位置计算模型的仿真 | 第37-56页 |
3.1 影响位置精确度的因素 | 第37-43页 |
3.1.1 被定位物体的高度 | 第37-39页 |
3.1.2 被定位物体和观测站之间的距离 | 第39-43页 |
3.1.3 观测站之间的竖直相对位置 | 第43页 |
3.2 计算模型中传感器的选取 | 第43-44页 |
3.3 角度位置计算模型的仿真 | 第44-48页 |
3.4 观测站布站模型 | 第48-55页 |
3.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其他位置感知计算模型 | 第56-72页 |
4.1 时间计算模型 | 第56-64页 |
4.1.1 TOA位置计算模型 | 第56-60页 |
4.1.2 TDOA位置计算模型 | 第60-63页 |
4.1.3 混合位置计算模型 | 第63-64页 |
4.2 时间计算模型的仿真 | 第64-68页 |
4.3 组合计算模型 | 第68-70页 |
4.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位置感知模型及应用 | 第72-82页 |
5.1 位置感知模型 | 第72-76页 |
5.1.1 传感器层 | 第72-74页 |
5.1.2 上下文处理层 | 第74-75页 |
5.1.2.1 位置感知的处理 | 第74-75页 |
5.1.2.2 上下文的其他信息的处理 | 第75页 |
5.1.3 上下文融合层 | 第75页 |
5.1.4 行为层 | 第75-76页 |
5.1.5 目的层 | 第76页 |
5.2 位置感知架构方案 | 第76-77页 |
5.3 应用 | 第77-81页 |
5.4 小结 | 第81-82页 |
结束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