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夹弦的生态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 绪论 | 第7-12页 |
(一) 简述 | 第7-8页 |
1、 分布区域 | 第7页 |
2、 历史渊源 | 第7-8页 |
(二) 两夹弦音乐的本体形态分析 | 第8-12页 |
1、 唱腔 | 第8-10页 |
2、 唱词 | 第10页 |
3、 念白 | 第10-11页 |
4、 表演形式 | 第11页 |
5、 伴奏 | 第11-12页 |
6、 脸谱 | 第12页 |
二、 两夹弦的生态现状调查 | 第12-18页 |
(一) 传承 | 第12-15页 |
1、 传承人 | 第12-14页 |
2、 传承曲目 | 第14-15页 |
(二) 现今状态调查 | 第15-17页 |
(三) 两夹弦戏种现存问题及分析 | 第17-18页 |
三、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 | 第18-24页 |
(一) 价值 | 第19-20页 |
1、 学术价值 | 第19-20页 |
2、 实用价值 | 第20页 |
3、 乡土文化价值 | 第20页 |
4、 旅游资源价值 | 第20页 |
(二) 保护及措施 | 第20-24页 |
1、 保护 | 第22-23页 |
2、 目前已采取的措施 | 第23页 |
3、 制定五年计划 | 第23页 |
4、 建立保护机制 | 第23-24页 |
四、 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并传承两夹弦戏曲 | 第24-28页 |
(一) 传承从娃娃抓起 | 第24-25页 |
(二) 现今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 | 第25-26页 |
(三) 城市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比较 | 第26-27页 |
(四)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并传承两夹弦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五、 总结与反思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两夹弦剧目《三拉房》选段(一)谱例 | 第30-3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