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导言第1-11页
1.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第11-25页
 1.1 基本概念第11-13页
  1.1.1 金融第11页
  1.1.2 金融机构第11-12页
  1.1.3 金融发展第12页
  1.1.4 金融抑制第12-13页
  1.1.5 金融深化第13页
  1.1.6 金融自由化第13页
 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13-15页
 1.3 金融监管的理论第15-17页
  1.3.1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1.3.2 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的实践第16-17页
 1.4 金融监管的里程碑:《巴塞尔协议》第17-20页
 1.5 商业银行治理理论第20-25页
  1.5.1 商业银行的经济功能与内在脆弱性提出治理的重要性第21-22页
  1.5.2 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第22-25页
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第25-41页
 2.1 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第25页
 2.2 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现状第25-31页
  2.2.1 资产规模扩张迅速,整体经营绩效提高第26页
  2.2.2 历史包袱沉重,风险防范能力普遍较弱第26-27页
  2.2.3 经营发展受限制最多第27-28页
  2.2.4 市场定位模糊,金融服务质量不高第28-29页
  2.2.5 行际发展差距明显,两极分化严重第29-31页
 2.3 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第31-37页
  2.3.1 资本充足率不足,有效增资扩股困难第31-33页
  2.3.2 形象不佳,规模偏小,在激烈的同业竞争处于不利地位第33-34页
  2.3.3 总体资产质量仍然较差,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第34-35页
  2.3.4 拨备严重不足,风险抵抗力差第35页
  2.3.5 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薄弱第35-36页
  2.3.6 人才储备不足,整体素质较低,资金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受到制约第36-37页
 2.4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第37-41页
  2.4.1 来自国有银行改革的挑战第37-38页
  2.4.2 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挑战第38页
  2.4.3 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第38-39页
  2.4.4 来自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制度创新的挑战第39-41页
3.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问题的探讨第41-55页
 3.1 城市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第41-42页
 3.2 过去和当前的主要改革措施和效果第42-45页
  3.2.1 资产重组,区域联合第43页
  3.2.2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第43-44页
  3.2.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资本约束,健全内控机制第44页
  3.2.4 重新界定市场定位找寻新的发展空间第44-45页
 3.3 城市商业银行体制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改革第45-48页
  3.3.1 优化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第46页
  3.3.2 加强民主决策和内部约束第46-47页
  3.3.3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第47-48页
  3.3.4 切实加强透明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第48页
 3.4 城市商业银行区域限制的改革第48-50页
  3.4.1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第48-49页
  3.4.2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第49页
  3.4.3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第49-50页
  3.4.4 地域限制也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第50页
 3.5 城市商业银行如何通过重组弥补资本不足和降低不良贷款问题第50-52页
  3.5.1 重组途径一:外资入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第50-51页
  3.5.2 重组途径二:区域联合第51-52页
  3.5.3 重组途径三: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实现资产置换第52页
 3.6 完善内控制度,严格风险控制,防范不良资产产生第52-55页
  3.6.1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第52-53页
  3.6.2 深化考核评价系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第53-55页
4.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重点研究第55-66页
 4.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战略模式选择第55-58页
  4.1.1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总体战略选择第55-57页
  4.1.2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竞争战略选择第57-58页
 4.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重点第58-66页
  4.2.1 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58-60页
  4.2.2 服务百姓生活体现人文关怀第60页
  4.2.3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家型金融服务第60-62页
  4.2.4 重构组织管理方式,再造业务流程第62-63页
  4.2.5 强化 IT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第63-64页
  4.2.6 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灵活用人育人机制第64-6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6-68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68-69页
声明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载重子午线轮胎分销渠道研究
下一篇: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行动与第三领域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