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民事诉讼自认概念的一般原理 | 第7-16页 |
(一) “自认”概念的一般理论 | 第7-8页 |
1、外国法关于自认的概念 | 第7-8页 |
2、我国学者关于自认的概念 | 第8页 |
(二) 民事诉讼自认的属性理论 | 第8-9页 |
(三) 民事诉讼自认的定义 | 第9-11页 |
(四) 自认与相似概念区别 | 第11-12页 |
1、自认与认诺 | 第11页 |
2、自认与司法认知 | 第11-12页 |
3、自认与让步 | 第12页 |
(五) 民事诉讼法自认分类 | 第12-16页 |
1、诉讼上的自认与诉讼外的自认 | 第12-13页 |
2、对事实的自认与对诉讼请求的自认 | 第13页 |
3、完全的自认与附加限制的自认 | 第13-14页 |
4、明示的自认与默示的自认 | 第14页 |
5、本人的自认与代理人的自认 | 第14-15页 |
6、先行自认与后行自认 | 第15-16页 |
二、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沿革 | 第16-19页 |
(一) 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概念 | 第16页 |
(二) 外国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沿革 | 第16-18页 |
1、大陆法系国家的自认规则 | 第16-17页 |
2、英美法系国家的自认规则 | 第17-18页 |
(三) 中国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沿革 | 第18-19页 |
三、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实务考查分析 | 第19-28页 |
(一) 汇川区人民法院近年来民事诉讼案中自认规则状况的调查数据 | 第20-25页 |
(二) 民事诉讼实务中自认规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5-27页 |
(三) 我国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缺陷 | 第27-28页 |
四、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完善思考 | 第28-48页 |
(一) 完善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1、诚实信用原则 | 第28-29页 |
2、处分权原则 | 第29页 |
(二) 完善民诉自认规则的价值取向 | 第29-32页 |
1、自认规则体现法的秩序价值 | 第30页 |
2、自认规则追求法的效益价值 | 第30-31页 |
3、自认规则体现法的自由价值 | 第31页 |
4、自认规则体现法的平等价值 | 第31-32页 |
5、自认规则追求法的正义价值 | 第32页 |
(三) 完善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程序环节 | 第32-33页 |
(四) 完善民事诉讼自认的效力规则 | 第33-46页 |
1、自认的结果效力 | 第33-35页 |
2、自认的中间效力 | 第35-43页 |
3、自认的边际效力 | 第43-46页 |
(五) 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立法建议稿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声明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