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释明制度研究
第一部分 论题综述 | 第1-9页 |
一、国外释明制度研究状况综述 | 第6-8页 |
二、我国释明制度研究状况综述 | 第8页 |
三、本文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第8-9页 |
第二部分 释明制度的概念分析 | 第9-20页 |
一、释明的定义 | 第9-13页 |
二、释明的特征 | 第13页 |
三、释明的范围 | 第13-14页 |
四、释明的方式 | 第14-15页 |
五、释明与相关原则 | 第15-20页 |
(一) 释明与辩论原则 | 第15-17页 |
(二) 释明与处分原则 | 第17-18页 |
(三) 释明与法官中立原则 | 第18-19页 |
(四) 释明与当事人平等原则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法治发达国家的释明制度探析 | 第20-31页 |
一、大陆法系各国的释明制度 | 第21-28页 |
(一) 德国 | 第21-24页 |
(二) 日本 | 第24-27页 |
(三) 法国 | 第27页 |
(四) 俄罗斯 | 第27-28页 |
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相关制度 | 第28-31页 |
(一) 英国 | 第29-30页 |
(二) 美国 | 第30-31页 |
第四部分 释明制度的存在依据和价值探析 | 第31-38页 |
一、释明的存在依据 | 第31-33页 |
二、释明制度的价值 | 第33-38页 |
(一) 公正价值 | 第33-35页 |
(二) 效益价值 | 第35-36页 |
(三) 社会价值 | 第36-38页 |
第五部分 我国释明制度的现状和制度构想 | 第38-57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38-40页 |
二、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 第40-45页 |
三、制度运行中的一些问题 | 第45-48页 |
(一) 关于诉讼请求变更之释明 | 第46-47页 |
(二) 关于时效之释明 | 第47页 |
(三) 关于对象不同之释明 | 第47-48页 |
四、我国建立释明制度的构想 | 第48-57页 |
(一) 我国建立释明制度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 第48-50页 |
(二) 我国建立释明制度的关键问题的理论说明 | 第50-54页 |
(三) 我国建立释明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54-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0-61页 |
声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