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 | 第10页 |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移动支付前景广阔 | 第10-11页 |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用户接受度尚处较低水平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3-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移动支付和用户接受度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分类 | 第17-19页 |
·移动支付的定义 | 第17-18页 |
·移动支付的分类 | 第18-19页 |
·用户接受度研究 -从基于技术角度向基于价值角度转变 | 第19-29页 |
·研究阶段一: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接受度研究 | 第21-22页 |
·研究阶段二:基于技术的接受度研究 | 第22-25页 |
·研究阶段三:基于价值的接受度研究 | 第25-27页 |
·创新扩散和感知风险理论 | 第27-28页 |
·总结和启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影响移动支付接受的因素和模型建立 | 第29-40页 |
·感知价值和使用意愿的研究 | 第29-30页 |
·感知价值的构成 | 第29-30页 |
·感知价值解释用户接受度 | 第30页 |
·移动支付的感知利得和感知损失 | 第30-32页 |
·感知利得 | 第30-31页 |
·感知损失 | 第31-32页 |
·感知价值的调节变量-兼容性和网络外部性 | 第32-33页 |
·兼容性 | 第32-33页 |
·网络外部性 | 第33页 |
·感知价值的调节变量-使用情景 | 第33-38页 |
·移动支付用户表现出与使用情景相关的偏好性 | 第33-34页 |
·移动支付的使用情景 | 第34-38页 |
·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量表和问卷设计 | 第40-50页 |
·变量定义和问题设计 | 第40-44页 |
·影响移动支付接受的变量 | 第40-43页 |
·感知价值、接受意愿与使用情景 | 第43-44页 |
·问卷设计和调研问卷 | 第44-50页 |
·问卷设计 | 第44-48页 |
·调研问卷数据收集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模型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 | 第50-70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50-55页 |
·信度检验 | 第50-53页 |
·效度分析 | 第53-55页 |
·实证性研究 | 第55-65页 |
·模型假设研究 | 第55-58页 |
·使用情景、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的调节效应 | 第58-62页 |
·模型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62-65页 |
·研究启示 | 第65-68页 |
·研究启示1 | 第65页 |
·研究启示2 | 第65-67页 |
·研究启示3 | 第67-68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68-70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68-69页 |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策略 | 第70-75页 |
· | 第70-75页 |
·业务定位和情景具化 | 第71-72页 |
·移动支付平台是产业链核心,提升用户感知的关键 | 第72-74页 |
·产业链各参与方需相互合作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