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形板拱的力学性能分析

第1章 绪论第1-16页
 1.1 拱桥的发展史及钢筋混凝土拱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第8-10页
  1.1.1 拱桥的发展史第8-9页
  1.1.2 钢筋混凝土拱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2 拱桥稳定分析的理论及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拱桥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第10页
  1.2.2 拱桥的弹性屈曲第10-11页
  1.2.3 拱桥的极限承载力第11-12页
  1.2.4 拱桥稳定分析的有限元法第12-13页
 1.3 拱桥抗震分析的理论及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1 拱桥抗震分析的理论第13-14页
   1.3.1.1 静力法第13页
   1.3.1.2 反应谱理论第13-14页
   1.3.1.3 动态时程分析法第14页
   1.3.1.4 随机振动法第14页
  1.3.2 拱桥抗震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大跨度拱桥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6-39页
 2.1 线弹性稳定分析理论第16-17页
 2.2 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理论第17-25页
  2.2.1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描述形式第17页
  2.2.2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增量平衡方程的T.L.列式第17-21页
  2.2.3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增量平衡方程的U.L.列式第21-23页
  2.2.4 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第23-25页
 2.3 材料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第25-29页
  2.3.1 弹塑性增量方程第25-26页
  2.3.2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格式第26-28页
  2.3.3 弹塑性状态的确定第28-29页
 2.4 几何与材料耦合非线性稳定分析理论第29-32页
  2.4.1 几何与材料耦合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第29-31页
   2.4.1.1 大位移、小应变下的弹塑性分析第29-30页
   2.4.1.2 大位移、大应变下的弹塑性分析第30-31页
  2.4.2 材料非线性稳定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1页
  2.4.3 几何与材料耦合非线性稳定分析基本理论第31-32页
 2.5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第32-38页
  2.5.1 Newton-Raphson方法第32-36页
  2.5.2 弧长法第36-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攀枝花新渡口大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第39-46页
 3.1 工程概况第39页
 3.2 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3.2.1 空间结构的简化分析第39-40页
  3.2.2 建模中的几点近似处理第40-41页
 3.3 空间有限元模型图第41-45页
  3.3.1 中部双箱合拢时的情况第41-42页
  3.3.2 成桥状态下的情况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攀枝花新渡口大桥的稳定性分析第46-60页
 4.1 中部双箱吊装合拢时的情况第46-52页
  4.1.1 仅考虑自重作用时第46-48页
   4.1.1.1 自重作用下的弹性屈曲分析第46-47页
   4.1.1.2 自重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第47页
   4.1.1.3 自重作用下的耦合非线性稳定分析第47-48页
  4.1.2 考虑风荷载与自重的共同作用第48-52页
   4.1.2.1 考虑风荷载与自重共同作用下的弹性屈曲分析第48-49页
   4.1.2.2 风荷载与自重共同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第49-50页
   4.1.2.3 风荷载与自重共同作用下的耦合非线性稳定分析第50-52页
 4.2 成桥状态下的各种工况第52-57页
  4.2.1 只计恒载作用时(一期+二期)的情况第52-53页
  4.2.2 成桥状态下各种可能的不利工况第53-57页
   4.2.2.1 工况一时的情况第54-55页
   4.2.2.2 工况二时的情况第55-56页
   4.2.2.3 工况三时的情况第56页
   4.2.2.4 工况四时的情况第56-57页
   4.2.2.5 工况五时的情况第57页
   4.2.2.6 工况六时的情况第57页
 4.3 施工及运营后出现的特殊情况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攀枝花新渡口大桥的抗震分析第60-74页
 5.1 桥梁抗震分析的反应谱方法第60-64页
  5.1.1 反应谱基本原理第60-61页
  5.1.2 反应谱理论的地震力计算第61页
  5.1.3 多质点体系的地震力计算公式第61-63页
  5.1.4 反应谱组合方法第63-64页
 5.2 攀枝花新渡口大桥反应谱抗震分析第64-69页
  5.2.1 动力特性分析第64-67页
  5.2.2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第67-68页
  5.2.3 反应谱分析结果第68-69页
 5.3 特殊情况下的反应谱抗震分析第69-73页
 5.4 本章小节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研究
下一篇:Fe-Mn-Si-Cr-Ni-N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及马氏体相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