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曼冈村传统哈尼族聚落初探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的缘起及背景 | 第9-10页 |
| ·缘起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基本概念解析 | 第10-12页 |
| ·哈尼族 | 第10-11页 |
| ·聚落 | 第11-12页 |
| ·建筑形态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西双版纳哈尼族聚落研究动态 | 第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及框架 | 第14-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2 曼冈村寨自然文化背景 | 第18-29页 |
| ·地理区位 | 第18-19页 |
| ·自然环境 | 第19-21页 |
| ·气候条件 | 第19-20页 |
| ·地貌特征 | 第20-21页 |
| ·社会地域文化 | 第21-28页 |
| ·山地游耕文化 | 第21-22页 |
| ·父子连名谱系与“启波然” | 第22-23页 |
| ·宗教与节日文化 | 第23-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3 曼冈村聚落选址和属性 | 第29-36页 |
| ·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 ·自然条件 | 第30-31页 |
| ·社会因素 | 第31-32页 |
| ·聚落选址原则 | 第32-33页 |
| ·曼冈村聚落属性 | 第33-34页 |
| ·山地聚落 | 第33-34页 |
| ·宗族聚落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4 曼冈村聚落空间构成 | 第36-49页 |
| ·“细胞”(聚落)空间构成要素及功能 | 第37-40页 |
| ·寨上--森林生态子系统 | 第38-39页 |
| ·寨中--村寨文化子系统 | 第39页 |
| ·寨下--梯田生态子系统 | 第39-40页 |
| ·“细胞核”(寨内)空间构成要素 | 第40-47页 |
| ·非物质空间要素 | 第41-43页 |
| ·物质空间要素 | 第43-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5 曼冈村民居建筑形态 | 第49-65页 |
| ·起源与类型 | 第49-51页 |
| ·干栏式民居的起源 | 第49-51页 |
| ·曼冈村民居类型 | 第51页 |
| ·曼冈村民居的模式与材料 | 第51-54页 |
| ·基本模式 | 第51-53页 |
| ·建筑材料 | 第53-54页 |
| ·曼冈村民居的空间组织艺术 | 第54-62页 |
| ·功能空间划分 | 第54-60页 |
| ·屋顶与内部空间 | 第60页 |
| ·民居空间特征 | 第60-62页 |
| ·民居中的居住文化 | 第62-64页 |
| ·火塘 | 第62-63页 |
| ·第一根柱子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6 曼冈村植物景观与文化 | 第65-73页 |
| ·寨上“神林” | 第65-67页 |
| ·寨中“花园” | 第67-71页 |
| ·厨房“花园” | 第68-70页 |
| ·村寨公共空间“花园” | 第70-71页 |
| ·寨下梯田 | 第71-72页 |
| ·曼冈村梯田的类型 | 第71页 |
| ·梯田的景观特征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7 曼冈村聚落面临的问题与启示 | 第73-76页 |
| ·面临的问题 | 第73-74页 |
| ·聚落生态体系面临挑战 | 第73页 |
| ·异质文化的侵入 | 第73-74页 |
| ·曼冈村聚落给设计者的启示 | 第74-76页 |
| 结语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附录 | 第81-92页 |
| 个人简介 | 第92-93页 |
| 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