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论人的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前言第6-11页
 (一) 写作动机第6-8页
 (二) 本选题的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三) 理论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第9页
 (四) 研究方法第9-10页
 (五)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第10-11页
一、 道德内化的理论分析第11-17页
 (一) 道德内化的内涵第11-12页
 (二) 道德内化思想的历史梳理第12-17页
  1 、 儒家道德内化思想第12-14页
  2 、 西方心理学理论中的不同观点第14-17页
   ① 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第14-15页
   ② 社会学习理论的看法第15页
   ③ 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第15-17页
二、 人的主体性理论分析第17-24页
 (一) 人的主体性界定第17-18页
 (二) 人的主体性理论研究的历史梳理第18-24页
  1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的诠释第18-22页
  2 、 外国思想家对人的主体性探讨第22-24页
三、 发挥人的主体性是道德内化的关键第24-38页
 (一) 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是道德内化的必要条件第25-31页
  1 、 人只有在自由和自主中才能实现自我转化第25-28页
  2 、 主体的道德需要是道德内化的原动力第28-31页
 (二) 人的主体性决定道德内化机制的运作效果第31-38页
  1 、 主体情感是道德内化的动力因素第31-34页
  2 、 道德选择是主体进行的自觉活动第34-36页
  3 、 主体的道德实践是内化的根本第36-38页
四、 在道德内化中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第38-44页
 (一) 主体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第38-40页
 (二) 主体能力的不断扩大第40-42页
 (三) 主体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性知识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北洋政府时期的民族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