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高等师范课程改革研究
引言 | 第1-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高素质国民谁来培养 | 第6-11页 |
(二) 对课程改革引出的管理问题思考 | 第11-12页 |
(三) 本文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一、 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 | 第12-20页 |
(一) 课程培养目标的全面性 | 第12-13页 |
(二) 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 第13-15页 |
(三) 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层次化、综合化 | 第15-18页 |
(四) 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 | 第18-20页 |
二、 高中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新要求 | 第20-34页 |
(一) 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 | 第21-24页 |
(二) 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换、行为变革 | 第24-27页 |
(三) 新课改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合理、优化 | 第27-31页 |
(四)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力拓展 | 第31-34页 |
三、 高等师范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 课程设置划分过细 | 第34页 |
(二) 课程结构比例失调 | 第34-36页 |
(三) 课程内容旧窄杂空 | 第36-37页 |
(四) 课程实施忽视教育能力 | 第37-38页 |
四、 高等师范课程改革对策 | 第38-54页 |
(一) 高等师范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38-40页 |
(二) 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 | 第40-41页 |
(三)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优化的课程设置 | 第41-48页 |
(四) 课程改革的关键--有效的课程实施 | 第48-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