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概述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0-11页 |
·小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基于有限检测点的结构永存预应力求解方法 | 第12-16页 |
·结构永存预应力求解方法及思路 | 第12-14页 |
·永存预应力求解程序及实现步骤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程序前、后处理的研究与开发 | 第16-35页 |
·桥梁软件现代开发技术基础 | 第16-18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第16-17页 |
·软件构件对象模型 | 第17页 |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第17-18页 |
·本文程序的开发方法 | 第18页 |
·程序系统的前处理 | 第18-27页 |
·程序用户界面及其使用说明 | 第19-25页 |
·程序数据判断与错误处理 | 第25-27页 |
·程序系统的后处理 | 第27-33页 |
·AutoCAD对象 | 第28-30页 |
·Visual Basic进行AutoCAD的二次开发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桥梁结构预应力分析 | 第35-45页 |
·概述 | 第35页 |
·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计算 | 第35-36页 |
·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联结 | 第36-37页 |
·预应力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37-42页 |
·分离式方法(等效荷载法)的特点 | 第37-38页 |
·整体式方法的特点 | 第38页 |
·整体式方法建模采用的单元 | 第38-40页 |
·温度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有效预应力 | 第40-42页 |
·预应力分析的编程实现 | 第42-44页 |
·预应力损失求解模块yylss()的实现 | 第42-44页 |
·预应力钢束的温度模拟模块wamn()的实现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桥梁结构静载内力有限元分析 | 第45-55页 |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步骤 | 第45-46页 |
·桥梁结构静载内力计算的程序实现 | 第46-54页 |
·结构建模与离散 | 第46-47页 |
·材料和截面特性的计算 | 第47-49页 |
·边界条件模拟 | 第49页 |
·荷载模拟 | 第49-50页 |
·静载内力计算模块流程图 | 第50-52页 |
·静载内力计算模块返回值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程序结构及算例分析 | 第55-76页 |
·程序实现步骤及流程图 | 第55-57页 |
·程序实现步骤 | 第55页 |
·总体程序流程图 | 第55-56页 |
·程序符号规定 | 第56-57页 |
·程序验证算例一(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 第57-65页 |
·单元划分 | 第57-59页 |
·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59页 |
·预应力钢束的温度模拟计算 | 第59-60页 |
·预应力验算 | 第60-62页 |
·主程序计算 | 第62-63页 |
·影响线验算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页 |
·程序验证算例二(30m+45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 第65-75页 |
·单元划分 | 第65-67页 |
·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67-68页 |
·预应力验算 | 第68-70页 |
·主程序计算 | 第70-71页 |
·影响线验算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6-78页 |
·主要结论及成果 | 第76-77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