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企业考核、评价、监控指标体系研究
绪论 | 第1-8页 |
第一章 建立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原则 | 第8-16页 |
第一节 考核、评价、监控指标体系的划分 | 第8-10页 |
·考核、评价、监控的内涵 | 第8-9页 |
·划分考核、评价、监控指标体系的依据 | 第9页 |
·考核指标、评价指标和监控指标的关系 | 第9-10页 |
第二节 构建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 第10-11页 |
·总体思路 | 第10页 |
·指标设计的原则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现有指标体系的介绍 | 第11-16页 |
·我国现有的道路运输企业考核评价指标 | 第11-14页 |
·国外现有指标体系的介绍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背景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行业管理概述 | 第16-20页 |
·行业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内涵 | 第17-19页 |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指标体系的定位 | 第20页 |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作为领域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四节 两种研究途径的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道路运输业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现状 | 第24页 |
·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方向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现存问题和挑战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国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状况简介 | 第30-33页 |
第四章 道路运输企业考核指标体系 | 第33-49页 |
第一节 建立考核指标的依据 | 第33-34页 |
·建立考核指标的现实需要 | 第33页 |
·考核指标的法律依据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考核内容和考核意义 | 第34-35页 |
·考核内容 | 第34页 |
·考核意义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考核指标 | 第35-45页 |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考核指标 | 第35-42页 |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考核指标 | 第42-45页 |
第四节 考核手段 | 第45-49页 |
第五章 道路运输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 第49-68页 |
第一节 评价依据 | 第49-51页 |
·理论依据 | 第49-50页 |
·现实依据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评价目的 | 第51页 |
第三节 评价内容 | 第51-52页 |
第四节 评价指标 | 第52-68页 |
·财务指标 | 第52-55页 |
·生产能力指标 | 第55-58页 |
·运输质量指标 | 第58-60页 |
·组织化程度指标 | 第60-64页 |
·人员素质指标 | 第64-65页 |
·社会效益指标 | 第65-68页 |
第六章 道路运输企业监控指标体系 | 第68-78页 |
第一节 建立监控指标的必要性 | 第68页 |
第二节 监控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68-69页 |
第三节 监控内容 | 第69-70页 |
第四节 监控指标 | 第70-78页 |
·总资产贡献率 | 第71-72页 |
·资产负债率 | 第72-73页 |
·平均运价 | 第73-75页 |
·平均车日行程 | 第75-78页 |
第七章 保障措施 | 第78-83页 |
第一节 组织保障 | 第78-79页 |
第二节 法律保障 | 第79-80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保障 | 第80-81页 |
第四节 人员素质保障 | 第81-83页 |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