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史论文

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28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3-16页
  一、 组织第13-14页
  二、 组织特性第14-15页
  三、 大学第15-16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25页
  一、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6-21页
  二、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1-25页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8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25-26页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清末大学组织特性第28-41页
 第一节 清末大学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产生第28-31页
  一、 清末新式大学堂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产生第28-29页
  二、 清末高度集权的大学管理体制第29-31页
 第二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学办学宗旨和忠孝为本的培养目标第31-33页
  一、 大学堂办学宗旨的争议及其确立第31-32页
  二、 大学堂组织目标的确立第32-33页
 第三节 中西结合大学的组织结第33-36页
  一、 清末大学是高度集权的组织第33-35页
  二、 多科性综合大学的雏形第35-36页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现代文化的成长第36-41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支配地位第36-37页
  二、 现代文化的成长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民国时期大学组织特性第41-57页
 第一节 政治上的失控为大学自由自治发展提供了条件第41-44页
  一、 政治上的失控及经济文化发展第41-42页
  二、 大学依法自主办学体制的建立第42-44页
 第二节 适应国家需要的大学使命和个性化的大学办学目标第44-46页
  一、 适应国家需要的大学使命第44页
  二、 多元化的大学办学目标第44-46页
 第三节 多元化的大学组织结构第46-52页
  一、 多元化的大学内部权力格局第46-50页
  二、 多元化的大学知识结构第50-52页
 第四节 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第52-57页
  一、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第52-53页
  二、 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学潮不断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组织特性第57-76页
 第一节 加强政权、发展经济和强化大学管理体制的努力第57-61页
  一、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第57-58页
  二、 政府对大学管理的加强和大学事实上的自由自治第58-61页
 第二节 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大学使命和造就杰出人才的培养目标第61-63页
  一、 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和为国家服务的大学使命第61-62页
  二、 研究高深学问、造就杰出人才的办学目标第62-63页
 第三节 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第63-70页
  一、 大学内部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变化第63-67页
  二、 大学知识结构的变化第67-70页
 第四节 国家主义的抬头与自由主义的遗风第70-76页
  一、 国家规制的加强第70-71页
  二、 大学自由风气的延续第71-72页
  三、 大学教授的至尊地位第72-73页
  四、 知识分子的追求第73页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五章 建国后十七年大学组织特性第76-91页
 第一节 新中国的社会环境和高度集中统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第76-78页
  一、 频繁的政治运动和经济发展状况第76-77页
  二、 高度集中统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第77-78页
 第二节 为国家服务的大学使命和培养专才的办学目标第78-80页
  一、 大学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第78-79页
  二、 新中国大学要培养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专门人才第79-80页
 第三节 回归一体化的新中国大学组织结构第80-84页
  一、 大学内部权力结构:从校长负责到党委领导第80-82页
  二、 大学知识结构—从多科性综合大学到文理大学或单/多科专门学院第82-84页
 第四节 知识分子变成普通劳动者第84-91页
  一、 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由团结使用到教育改造第84-85页
  二、 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体制内知识分子在党领导下努力工作第85-87页
  三、 由专家路线到群众路线——学生帮助先生第87页
  四、 反右运动——大字报充斥大学校园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1页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学组织特性第91-102页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与教育革命第91-93页
  一、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与“教育革命”第91-92页
  二、 高度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遭到破坏第92-93页
 第二节 把大学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第93-94页
  一、 大学整体组织目标的重新定位第93页
  二、 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第93-94页
 第三节 扭曲的大学组织结构第94-97页
  一、 奇特的权力分布模式:三结合领导体制第94-95页
  二、 根据阶级斗争和生产实际需要组织大学的知识结构第95-97页
 第四节 异化的大学组织文化第97-102页
  一、 在劫难逃的大学领导干部和学术权威第97-98页
  二、 大学里被专政的知识分子第98-99页
  三、 被颠倒的师生关系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七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大学组织特性第102-115页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决策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第102-104页
  一、 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的确立第102-103页
  二、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第103-104页
 第二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大学使命和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第104-106页
  一、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大学使命第104-105页
  二、 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第105-106页
 第三节 复杂的大学组织结构第106-110页
  一、 大学内部权力分布变化:从党委领导回到试行校长负责第106-109页
  二、 重新走向多科性综合化的大学知识结构第109-110页
 第四节 活跃的校园文化与80年代末的教育危机第110-115页
  一、 西方思潮的传播和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变化第111-112页
  二、 80年代后期的教育危机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八章 90年代以来大学组织特性的新发展第115-129页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第115-118页
  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第115-116页
  二、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第116-118页
 第二节 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命的传承与培养目标的新发展第118-120页
  一、 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命的传承第118页
  二、 大学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第118-120页
 第三节 巨型大学更为复杂的组织结构第120-124页
  一、 大学组织内部权力的调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120-123页
  二、 大学学科设置进一步增加第123-124页
 第四节 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的大学组织文化和世纪之交的转机第124-129页
  一、 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的大学校园第124-125页
  二、 20世纪末的转机第125-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全文结语第129-136页
 一、 政府支配中国大学一个世纪的展历程第129-131页
 二、 大学组织目标决定其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第131-133页
 三、 大学组织文化影响其组织特性第133-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4页
后记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SYS的水下结构声学优化设计技术
下一篇:基因芯片检测新城疫病毒和PCR结合内切酶分析鉴别新城疫强弱毒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