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34页 |
第一节 唐代文言小说观念的演进 | 第10-17页 |
第二节 唐代科举制度的渊源 | 第17-24页 |
第三节 本课题学术史回顾、研究范围和主要观点 | 第24-34页 |
一、 学术史回顾 | 第24-27页 |
二、 研究范围 | 第27-29页 |
三、 主要观点 | 第29-34页 |
第一章 唐代文言小说兴衰与科举制度的关系 | 第34-56页 |
第一节 文言小说的初兴与科举制度的确立 | 第35-40页 |
第二节 文言小说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盛行 | 第40-48页 |
第三节 文言小说的衰落与科举制度的败坏 | 第48-56页 |
第二章 唐代科举取士的主要途径(上) | 第56-88页 |
第一节 常科体制 | 第56-67页 |
一、 生徒与乡贡 | 第57-58页 |
二、 应试科目与及第标准 | 第58-60页 |
三、 主司机构与省试手续 | 第60-62页 |
四、 主试场所与考试时间 | 第62-64页 |
五、 放榜与关试 | 第64-67页 |
第二节 进士科 | 第67-78页 |
一、 三场试的形式 | 第68-71页 |
二、 取士标准的变化 | 第71-74页 |
三、 应试举子的出身 | 第74-78页 |
第三节 明经科 | 第78-88页 |
一、 科目延展 | 第79-81页 |
二、 考试方式 | 第81-84页 |
三、 地位变化 | 第84-88页 |
第三章 唐代科举取士的主要途径(下) | 第88-115页 |
第四节 制举 | 第88-102页 |
一、 分科笔试形成 | 第88-91页 |
二、 科目设置 | 第91-96页 |
三、 考试方式 | 第96-100页 |
四、 基本特点 | 第100-102页 |
第五节 铨选 | 第102-115页 |
一、 吏部文铨选 | 第103-107页 |
二、 吏部科目选 | 第107-111页 |
三、 使府辟署 | 第111-115页 |
第四章 唐代进士科的地位与进士群体的形成 | 第115-145页 |
第一节 参拜、谢恩和期集 | 第115-120页 |
一、 参拜 | 第115-117页 |
二、 谢恩 | 第117-118页 |
三、 期集 | 第118-120页 |
第二节 曲江宴集 | 第120-127页 |
一、 曲江亭宴 | 第120-124页 |
二、 杏园探花宴 | 第124-125页 |
三、 慈恩塔下题名 | 第125-127页 |
第三节 进士群体形成座主与门生的特殊关系 | 第127-139页 |
一、 座主显重 | 第128-131页 |
二、 门生感恩 | 第131-136页 |
三、 座主与门生特殊关系的形成 | 第136-139页 |
第四节 进士群体与高级官员 | 第139-145页 |
一、 进士群体崭露头角 | 第139-141页 |
二、 进士群体升登高位 | 第141-143页 |
三、 家族进士世袭高官 | 第143-145页 |
第五章 唐代文言小说作者身份考析 | 第145-175页 |
第一节 进士和明经之流 | 第145-149页 |
第二节 制举之流 | 第149-155页 |
第三节 科目选之流 | 第155-159页 |
第四节 其它身份 | 第159-168页 |
一、 有姓名有官历者 | 第159-163页 |
二、 有姓名不详生平者 | 第163-165页 |
三、 僧人道士 | 第165-166页 |
四、 佚名者 | 第166-168页 |
第五节 科举士子构成文言小说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8-175页 |
第六章 唐代文言小说兴盛与进士行卷的关系 | 第175-215页 |
第一节 文言小说史家的论述 | 第175-181页 |
第二节 行卷、纳省卷和温卷的诠释 | 第181-185页 |
第三节 举子行卷一般不用文言小说 | 第185-194页 |
第四节 关于文言小说“文备众体”的考辨 | 第194-204页 |
第五节 科举士子的文学“沙龙”促进了文言小说的繁荣 | 第204-215页 |
第七章 唐代科举士子的文学生活与文言小说创作 | 第215-251页 |
第一节 重文尚辞 | 第215-227页 |
一、 文学环境 | 第215-219页 |
二、 文学素养 | 第219-222页 |
三、 表现形式 | 第222-227页 |
第二节 漫游聚会 | 第227-240页 |
一、 社会环境 | 第227-232页 |
二、 漫游广闻 | 第232-236页 |
三、 聚会交友 | 第236-240页 |
第三节 征异话奇 | 第240-251页 |
一、 尚谈奇闻 | 第240-243页 |
二、 爱话异情 | 第243-247页 |
三、 好议怪事 | 第247-251页 |
第八章 唐代文言小说折射科举士子的人生追求 | 第251-287页 |
第一节 登进士第 | 第251-259页 |
第二节 得清要官 | 第259-265页 |
第三节 娶五姓女 | 第265-273页 |
第四节 崇道涉佛 | 第273-287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287-298页 |
后记 | 第298-3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