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油脂和蜡的化学加工工业、肥皂工业论文--油脂工业产品及副产品论文

新疆特产红花油制备脂肪酸单甘酯工艺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引言第7页
   ·和单甘酯的结构及性质第7-9页
   ·国内外研究单甘酯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和趋势第9-16页
     ·单甘酯的合成第9-12页
     ·单甘酯的分离第12-13页
     ·单甘酯的分析测试方法第13-15页
     ·单甘酯的应用第15-16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红花油及单甘酯的表征第18-24页
   ·主要原材料和试剂第18-19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9页
   ·红花油理化指标的分析测试方法第19-21页
     ·红花油酸值的测定第19-20页
     ·红花油碘值的测定第20页
     ·红花油皂化值的测定第20-21页
   ·柱层析分离法第21页
   ·薄层层析法第21-22页
   ·合成的粗甘油酯中游离甘油的测定第22页
   ·合成的粗甘油酯中红花油单甘酯的测定第22页
   ·合成的粗甘油酯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第22-23页
   ·结果与讨论第23-24页
第三章 红花油与甘油醇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优化第24-28页
   ·红花油不饱和单甘酯的合成第24-26页
     ·红花油单甘酯的合成方法及装置第24-25页
     ·正交实验及结果第25-26页
   ·回收二甘酯、三甘酯混合物的合成第26-27页
     ·二甘酯、三甘酯混合物的甘油醇解反应第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27页
   ·结论第27-28页
第四章 红花油醇解反应表观动力学参数测定第28-36页
   ·反应体系中游离甘油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第28-31页
     ·化学滴定法测定反应体系中游离甘油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第28-29页
     ·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体系中游离甘油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第29-30页
     ·光度法与化学滴定法所测结果误差原因分析第30-31页
   ·反应体系中游离酸碱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第31-32页
   ·反应体系中红花油甘油酯产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第32-33页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35页
   ·结论第35-36页
第五章 醇解反应产物的分离工艺和优化第36-39页
   ·红花油单甘酯的分离第36-38页
     ·分离工艺流程第36页
     ·工艺流程说明第36-37页
     ·试验与结果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页
   ·结论第38-39页
第六章 单甘酯表征及其物理性能测试第39-46页
   ·红外光谱解析第39-40页
   ·核磁共振谱图与红花油单甘酯结构的确定第40页
   ·TLC分析第40-41页
   ·HLB值的确定第41-44页
     ·HLB值的水数法测定第42-43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的理论计算第43页
     ·水数法测定HLB值的影响因素第43-44页
   ·红花油单甘酯熔点的测定第44页
   ·红花油单甘酯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46页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红花油品质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第46-47页
     ·红花油酸值的影响第46页
     ·红花油皂化值的影响第46页
     ·红花油碘值的影响第46-47页
   ·合成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7页
     ·高温第47页
     ·材料用量第47页
   ·过渡态复合物的稳定时间与催化剂量、单甘酯含量的关系第47-48页
   ·不同碱催化剂对合成反应产生影响的比较第48-49页
     ·单甘酯总含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比较第48-49页
     ·游离甘油含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比较第49页
   ·红花油合成中的浓度效应第49-52页
     ·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对单甘酯浓度的影响第50-51页
     ·温度的变化对单甘酯浓度的影响第51-52页
   ·单甘酯合成中的溶剂效应第52-53页
   ·单甘酯合成中的协同效应第53-57页
     ·合成过程中“场”与“流”的协同效应第53-54页
     ·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协同效应第54-57页
第八章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成骨细胞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叶片发育动态QTL及其与环境(水分)互作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