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征 | 第10-13页 |
2. 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第13-16页 |
3. 富硒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 第16-18页 |
4. 富硒食用菌的开发前景 | 第18-20页 |
5. 食用菌液体培养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6. 姬松茸富硒液体培养的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二、 引言 | 第23-25页 |
三、 正文 | 第25-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1.1 材料 | 第25页 |
1.2 方法 | 第25-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2.1 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的硒源和培养条件的筛选 | 第28-33页 |
2.1.1 硒源的筛选 | 第28-29页 |
2.1.2 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29-31页 |
2.1.3 富硒姬松茸摇瓶培养条件的筛选 | 第31-33页 |
2.2 姬松茸的耐硒能力和富硒作用 | 第33-35页 |
2.2.1 姬松茸在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的耐硒能力 | 第33-34页 |
2.2.2 姬松茸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耐硒能力和富硒作用 | 第34-35页 |
2.2.3 富硒姬松茸菌丝有机硒的转化率 | 第35页 |
2.3 姬松茸富硒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 | 第35-42页 |
2.3.1 硒对菌丝球数量、大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2 硒对菌丝球颜色和菌丝形态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3 硒对菌丝胞内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4 硒对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41页 |
2.3.5 硒对菌丝胞内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8页 |
3.1 姬松茸富硒培养的硒源 | 第42页 |
3.2 姬松茸富硒培养的条件 | 第42-45页 |
3.3 姬松茸的耐硒能力和富硒作用 | 第45-46页 |
3.4 姬松茸富硒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46-48页 |
四、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