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论文

紫色土不同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研究

摘要第1-9页
1 引言第9-12页
   ·研究意义第9页
   ·侵蚀退化系统生态恢复的研究概况与进展第9-12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2-17页
   ·试验地概况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7-48页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抗蚀性与土壤肥力第17-21页
     ·土壤颗粒分散特性第17-18页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第18页
     ·土壤结构与水分性能第18-20页
     ·土壤化学性质第20页
     ·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第20-21页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群落生产力第21-27页
     ·生物量特征第21-23页
     ·群落净生产力第23-24页
     ·马尾松生长特点分析第24-27页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生态系统养分格局第27-32页
     ·乔木层的养分格局第27-30页
     ·生态系统养分的积累与分配第30-31页
     ·养分循环第31-32页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群落能量特征第32-38页
     ·各组分的干重热值第32-35页
     ·群落能量现存量第35-36页
     ·群落光能利用率第36-38页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生态系统C库与C吸存第38-42页
     ·植物各器官有机C含量第38-40页
     ·生态系统的C吸存能力第40-42页
     ·群落有机C年净固定量第42页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第42-48页
     ·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第42-43页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第43-44页
     ·群落外貌第44-46页
     ·物种种类组成第46页
     ·物种多样性第46-48页
4 统计分析第48-52页
   ·群落恢复程度的主成分分析第48-49页
   ·相关分析第49-52页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第49-51页
     ·土壤肥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第51页
     ·土壤肥力与马尾松元素含量的关系第51-52页
5 主要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附表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持协同感知的人—人交互界面自适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关于几乎差集